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陕西秦雍城城内道路系统
陕西杨凌西汉早期冶铁作
陕西宝鸡市渭滨区首次发
陕西杨凌邰城汉代铸铁作
陕西洛南盆地张豁口旧石
陕西统万城考古新进展
陕西西安杨官寨遗址201
陕西横山仰韶晚期遗址-
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发掘
陕西黄陵县寨头河战国戎
最新热门    
 
陕西黄陵寨头河战国戎人墓地

时间:2012-3-28 12:19:24  来源:不详


    2011年4月以来,在延安市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建设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黄陵县阿党镇寨头河村的战国时期[注: 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墓地展开了详细勘探和系统发掘。目前,已发掘墓葬90座、马坑2座以及殉埋青铜短矛的方坑1座。
    寨头河墓地位于洛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北岸的一处舌形坡地上,西南凸向河床。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土坑,东西向居多,另有13例南北向墓葬分布于墓地边缘地带;墓主头向以东向居多,南北向墓葬头向均朝北;葬式以仰身直肢为大宗,还发现屈肢葬6座、二次葬5座和解体葬1座;大多数墓葬内发现有棺、椁等朽木灰痕,葬具有单棺和一棺一椁两类。墓室规模以2.5×1.5米为界,划分为大、中、小三类,似有等级差异。发现的两座马坑与大型墓葬相去不远,均为东西向,各殉埋两匹马,马头向东,南北并列,卧姿规整,当为有意摆放,马匹身后有长约2米的空间,清理时未发现车木朽灰和车器,四匹马身上亦未发现与车相关之器具。一座方坑,口大底小,内埋长约40厘米的短矛一副,似有祭埋之俗。
    随葬品有陶、铜、骨、铁、玉、贝、料珠和石器等多种,数量逾千件。陶器多为实用器,个别器型较小,制作简糙,似为明器,器型有罐、鬲、盆、杯、豆、鍑等。铜器可分为三类,其一为带钩、环、镯、泡、扣、管、镜等随身配件;其二为戈、剑、矛类兵器,还有马衔、铃、车軎、铺首、伞箍、盖弓帽、鼎等车马器和礼器。骨器有马镳、络饰、牌饰类马器以及笄形器等;铁器分为带钩和环镯两类;玉、贝、料珠均为串饰;石器包括杖头和砺石。依墓葬规模不同,随葬器物差别明显,小型墓葬仅随葬日用陶器和配饰铜器;中型墓葬内兼葬有铜剑、铜戈等兵器;大型墓葬多见随葬车马器、铜鼎、玉贝类串饰等。此外,中型墓葬中也常见以牛头、羊头和马头随葬,多置于棺椁之上或墓壁侧龛。

 

 

    寨头河墓地出土的陶器随葬品,可分为“中原”和“甘青”两个系统,此两式陶器共存现象频仍。中原式陶器主要有罐、豆等,时代特征明显,结合出土布币上“梁半釿”和“阴晋半釿”等钱文,初步将这批墓葬的时代确定于战国中、晚期;甘青式陶器与“寺洼文化”陶器有诸多相似之处,器型主要有大口罐和袋足鬲,这些陶器与甘肃陇东地区发现的寺洼文化陶器相比,陶质陶色、装饰手法、制作工艺等方面并无明显区别,但陶器组合中缺少豆,大口罐也未见陇东寺洼文化中常见的马鞍形口,可能与地域或时代差异有关。上述现象表明,寨头河墓地或为西北戎人遗存。
    战国时期,寨头河墓地所在的延安南部地区为秦魏长期争夺的“河西之地”,寨头河戎人遗存的或与秦、魏两国有关。寨头河墓地出土的中原式器物彰显出一些国别特征。,例如,陶器以矮足鬲的战国魏特征最为明显;铜器方面除魏国布币“梁半釿”外,铜鼎外腹装饰的套索纹及贝纹亦是东周时期三晋地区常见的装饰风格,而短肥援的铜戈也是三晋常见之器型。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