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镂空熏炉盖,制作精细,高达30厘米,北宋[注: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时期遗物,为广州首次发掘。 实习生林宏贤南都记者冯宙锋摄
经过长达5个月的发掘,在东风中路和仓边路交界的停车场内,深达5米的考古土层,从下到上展示了这一地区2000余年的变迁。宽达5米的汉代木构水渠、宋以前的高规格建筑、近40眼水井和400件可修复的文物,都见证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变迁。
该考古工地南边100米为上个世纪发掘的宋代城墙,证明遗址并不位于宋代广州城内。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易西兵介绍,这块被称为东风中路S8地块的考古工地已经发掘了350平方米,中、西部发掘区发现一大面积建筑垫土层,面积不小于600平方米,相当于镇海楼一楼3倍的面积,以山岗土填埋,平均厚度0.6米,经专家判断,建筑年代在唐末五代,不晚于宋。
“除了南越王宫署遗址,这是目前广州已发掘的面积最大建筑基址之一,而且它还位于当时城墙之外,是比较难得的。”易西兵告诉记者,在一个长方形灰坑中,出土了40余件器物,大部分是北宋时期遗物,其中还有黄釉器。黄釉在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往往只有皇室可用,在南越王宫署中有类似的器物,说明这些器物的规格非常高。另外,大型的莲瓣陶支座、青釉瓷熏炉的盖子体形大而且制作精细,是广州地区以往发掘从来没有见过的。
这么大型的建筑,而且位于宋代城墙之外,出土器物精美规格高,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易西兵称,由于地面建筑毁坏较严重,对于该建筑的用途目前考古界并没有一个明确定义。
据悉,此次发掘的最早人类生活遗存为东汉[注: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时期,包括了木构水渠和水井,木构水渠的木板能够经历2000年还有存留,可能与木材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与空气完全隔绝有关。在广州酸性土壤为主的地质特点下,这是比较难得的。下一步,考古队员将会对木材进行取样、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