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的河(湖)边小型埠头。

1860年法国[注: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人绘制的广州地图(复印件),本次发现埠头的遗址,正好在图上标示的明清城墙的西北角墙外。

有胡人舞者的唐代陶罐。
广州“因水得城,依水而建”再次找到考古证据 现场还挖掘出一口宋代水井
“因水得城,依水而建”的广州再次找到考古证据,一个明清河(湖)岸遗存的小型埠头近日在广州盘福路7号一工地被发现,成为迄今发现证明唐代广州城就是一个水城的又一重要例证。专家初步推论,这一区域在唐代以前存在大面积水域,或与文献记载的唐五代的芝兰湖有关。本次发现对复原广州城区西北郊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研究广州古城的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文/记者黄丹彤 图/记者黎旭阳
考古人员:南越王墓红砂岩从河道运来?
工地位于盘福路西、东风西路以北,北邻[注: 《北邻》-作者 唐 杜甫 诗词正文 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时来访老疾,步屟到蓬蒿。]象岗山,向北不到300米,就是西汉南越王墓。根据文献记载和以往考古发掘资料,该地块位于明清广州城西北段城墙以外,明清以前更是离广州城区较远。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工地地表上清理出厚达2米的唐代及更早时期的淤积堆积,距地表5~7米处,清理出一个明代河(湖)边小型埠头和河堤。
小型埠头位于河(湖)东岸,包括砖石砌筑的小路、步级和护岸,保存基本完整。河堤叠压在埠头之上,用红黄色山冈土夹含碎砖、石块堆填而成,残高约1米,宽超过10米。挖掘的现场不到200平方米,就在小型埠头不远地方,还有一口宋代水井,井口离地面5米多深,井深2米多,井壁用砖砌成。
“这一带历史上河(湖)的存在,也为探索南越王墓所用红砂岩石料的运输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广州考古研究人员易西兵介绍,“从现场看出,叠压在埠头之上的河堤具有相当的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