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世界文化 >> 正文
 行歌坐月 是哪个民族的
滇东北彝族传统婚俗记
婚俗风情系列--请媒
婚俗风情系列--访亲
婚俗风情系列-- 合八字
婚俗风情系列--迎娶
婚俗风情系列--忙嫁
婚俗风情系列--洞房花烛
婚俗风情系列--拜堂·开
三亚黎族别具特色的婚俗
最新热门    
 
砀山婚俗趣事

时间:2007-3-8 12:12:00  来源:不详
砀山县农村的嫁娶习俗,与外地有不同之处,新颖有趣,且有意义。

·吃梨上轿·

旧时,新娘上花轿前,即由母亲和亲人(女眷)陪坐房中。母亲或亲人削了一只梨,让女儿吃。母亲在女儿吃梨时,念道:“吃了梨,离开了娘,两口日子蜜样甜。”尔后,母亲把两只石榴塞到女儿的荷包中,又念道:“离了娘,去婆家,实心实意留婿家。”念词表达了母亲和亲人对出门远嫁的新娘子的良好祝愿。

这时,新娘母女便一边放声大哭,一边上轿,俗称“哭嫁”。表示女儿对娘的怀念感恩,也表示母亲对女儿远嫁的依依难舍之情。然而人生的规律又必须是“女大当嫁”离母就婿的。到了婿家,悄悄向夫婿交了石榴,实际上是交心。究其源,人们说有些年头了,这可能与果乡兴起有关,谐音表达出良好的祝愿。吃掉了“梨”,就等于吃掉“离异”;交石榴,就是“实心实意跟你过”,是永远在一起,白头偕老的意思。

·食“圆房汤”·

新娘嫁到婿家,婚仪进行完毕,送入洞房,夫妻对揖,合卺交杯。由婆婆(或小姑子)端来两碗甜桂圆汤,俗称“圆房汤”。这汤由桂圆、红枣、花生米,加红糖一起煮,呈红色。两双大红筷子,让新娘新郎夹着桂圆、枣子、花生米,互送到对方嘴里,俗称“吃圆房汤”。这圆房汤里的桂圆、枣子、花生米必须是双数,不作兴吃完;吃的是偶数,留下的也是偶数,以示夫妻成双成对,白头偕老,来年早得贵(桂)子,还要夹花(花生米)着生,以示有男有女。

·泔水搅搅·

新娘过门的第二天清晨,要拜灶神 (又称灶老爷、火德真君)。拜过灶神后,婆婆 (没有婆婆,就是叔婆或婆家长辈女姓)取来一杆新秤,钩着祭过灶神的大馍,领着新娘来到贮满饲料的大缸前,手把手,把大馍伸向缸中不断搅拌。婆婆一边唱道:“新娘搅泔水,喂猪大如牛,新娘搅得匀,饲猪赚千金。”表达了新娘要继承夫家勤耕力养、勤劳致富的好家风。

·结婚挂门帘·

在固镇、五河、宿县一带,流传着结婚新房挂门帘的习俗。就是结婚那天,新娘的嫁妆要先送到男家;然后,由新娘的弟弟和送亲的人跟着花轿再到男家去。送亲的众多人中,一眼就能看出新娘的弟弟,因为他扛个门帘。等新娘、新郎拜过天地,进入新房后,新娘的弟弟便把门帘挂在新房的门上。门帘多为彩色、红色,上绣“鸳鸯戏水”或“花好月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甚是热闹喜庆。

新娘弟弟挂完了门帘,男家要给一个红色的小纸包,名曰“喜钱”。里面装的钱多少,视男家经济状况,但一定是双数,意思是新婚夫妇成双成对,白头偕老。

传说这一习俗源于西汉。那时北方的匈奴活跃起来,汉王为了边境不受侵扰,并促使匈奴对汉王称臣纳贡,便采取通婚方式以达到双方亲善。后宫明妃王昭君自请北嫁,汉王十分高兴,立刻认她为义女。并为她准备了极为丰富的嫁妆:从手工业产品、五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