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世界文化 >> 正文
 行歌坐月 是哪个民族的
砀山婚俗趣事
韩国风情汉字和泡菜
天津 意式风情街 ;贫嘴
岭南风情第一街——西关
滇东北彝族传统婚俗记
婚俗风情系列--请媒
婚俗风情系列--访亲
婚俗风情系列-- 合八字
婚俗风情系列--迎娶
最新热门    
 
婚俗风情系列--拜堂·开脸

时间:2007-3-8 11:57:00  来源:不详
拜堂,在整个婚俗中占极为重要的位置。早先,人们对拜堂的仪式极讲究。在当地,拜堂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穿堂拜,另一种是正筵日晨拜。

先说穿堂拜。新郎官在娶亲的当日就举行拜堂仪式,便叫穿堂拜。穿堂拜在早些时候,多半是小媳妇圆房,抑或是“正日子”选得不好,便抢在“正日子”大宴宾朋之前拜堂,翌日逸事逸当地款待亲朋好友了。倒也爽手。不过不怎么热闹了。要想热闹便是“正筵日晨拜”。早些时候,晨拜时,富有的人家还请了“乐苏”来助兴。就在现时,没有“乐苏”,也还挺热闹。晨拜时,但见高堂之上双亲端坐,一张方桌紧挨着家神柜而设,铺有红纸,有“唱礼”者守在桌旁。下首两只圆蒲团,给新人磕头备的。随着“唱礼”的一声高喊:“拜堂啦——”门外早备好的鞭炮便响起来,毕毕剥剥,煞是热闹。鞭炮声中,依稀听见“唱礼”的在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按理说下面该送入洞房才是。然,在当地,新人拜了天地,拜了双亲,接着便开始拜亲友了。新郎新娘挺乐意磕这样的头的。因为,每磕一下,都有收获。当地风俗,亲友不仅出“人情”,还得包封儿,叫“磕头封儿”。别忘了,新郎官到新娘家迎亲时,掏出了不少“封儿”呢。这刻儿,正是大肆回收的时候了。这磕头封儿不是你想包就包,想不包就不包的。有“唱礼”的在,按长幼为序,一个一个地点过去。诸如,“大舅舅磕头钱五块,二舅舅……”此人甚是“小气”,不但大庭广众之下报了钱数,而且在那红纸上,一一笔录。你看看,人头眼众的,不想丢面子,不想失身份,那只好一个比一个封儿包得多,心底暗自叫苦,这头可领受不起呢,磕头钱超过“人情”,真是金头。至今不知此招是谁人想起,对主人家来说,颇能得益。其实,这不过是场面热闹。不是说,“人情”出于晚还么,人家应酬你,你迟早都是要应酬人家的。想来,当时人看得并不清爽。“人情”攀比之风的种子,就此埋矣。话又说回来,也有不怎么顶真计较的,主人关照“唱礼”的司仪,不必报礼钱多少。大堂之上,难为情呢。不过笔是要录下的,也好日后人家办事时,心中有数。如此,“唱礼”的就显得文雅了许多。你听:“舅舅舅母礼到——”,“姑夫姑母礼到——”……

今天的乡间,新郎新娘拜堂大多是在当日,也就是“穿堂拜”了。拖到第二天早晨的,极少。想来,怕是如今生活节奏快了的缘故。再者就是,以前迎新娘子的轿子船多为人力,拿船篙的汉子力气再大,总是有限的。碰到路途再远一点的,势必影响行驶速度。现今毕竟不一样了,轿子船大多是机械动力,速度快了许多,迎亲回来早了许多,不如让一对新人把堂拜了,主人家也就了了一桩事情。何必拖到明天呢!

拜过堂之后,新人回到房中。这时有样关目在等着新娘子了——开脸。

开脸,便是去除面部的汗毛。其常规操作程序如下,先用粉涂在面部,尤其是头发边缘处涂擦。之后用红色双线,变化成有三个头的“小机关”,两手各拉一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