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荀子历史哲学思想述评
20世纪后期大陆的荀子文
荀子——一位需要重新认
儒家思想的转变:荀子和
儒家思想的转变:荀子和
《荀子》窺管
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
传经与弘道:荀子儒学的
荀子议兵篇析论
荀子的学术性质之我见
最新热门    
 
论荀子 ──四年在普陀关中作

时间:2009-4-21 10:20:55  来源:不详
礼义也。隆礼义而身体力行,则自符于圣人差别之仁智,寖焉而可证心德之全,契圣道之纯矣。此五者特有高下、深浅、广狭之殊,一贯而非异物,岂可分布横列之耶?故唐、宋、明儒之言性,皆攘取前人之言,而未尝自明其故者也!兹无取也。除以人伦业用缘习论性善性恶者外,而晚周独有告子以生为性,谓性无善无恶;章太炎君谓其指阿黎耶识而言者,是矣。然犹有辨:阿黎耶识,无性无生──依密严经即如来藏──,其所以有生者,则由意根执为内自体相,以其持种名执藏识,以其受报名真异熟,此真异熟,但自内我,与身根异熟生有别。异熟生之本质,虽亦即是阿黎耶识见所了相,亦由阿黎耶识之所任持,而身根积聚相,则非阿黎耶识所了,是前五识及意识所变起似带质境耳。详告子之所计,盖是指异熟生之身根积聚相者;异熟生亦唯无计性。前五根识善恶,皆由意识而发,故告子谓之无善无恶,最无妄矣;目明耳聪,与生俱生,韩愈以与生俱生者为性,宜同告子之计;乃不知其无善无恶,谓善恶以人三品异,何其自抵牾欤?告子虽以无善无恶为人生性,而其谓人之可能性,固曰可善可恶,故同于湍水决东则东、决西则西之喻。唯人之可能性可善可恶,故谨于恶而勤于善,斯所以足多矣!而孟子与之辩,则昧于告子之所指者也。虽然、儒家言人性者,唯荀子最为随顺法性矣。盖人性者,人类生定之分;若言善恶以人异,善恶混无善无恶,则人类于善恶无生定之分,虽论人性,犹之未尝论人性耳。若夫泛爱之善,既属意识逆转意根我爱而推广,起必有待乎外缘习种,亦非人类生定之分。人顺之生由于染意,染意必与四烦恼俱,意识必依意根而发,意根染故,意识亦染。顺之而偕前五根识,交待外缘,起为行业,必有营私凌人之恶,则人类生定之分也。近世天演学者,谓人皆有贪生营私之欲,义亦符契。故荀子性恶,于义为诚;孟子性善,特举人类可能性之一端当之耳,是济世之说,非穷理之谈也。佛法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盖指众生无生之本心耳。心本无性无生,众生心亦无性无生,智愚之性,弹指可转;茍悟无性,即契真性,故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可,谓禽性即人性,人性即佛性不可。佛性亦是佛之定分,既经真智、净智觉悟,决不更执自体自相,有此定分,故曰佛性。而无性之心,则不局生、局佛,唯其不局,故生佛通,通者是心,而非是性,性者定分,有局无通。后代沙门随逐儒言,即据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以谓人性是善,此既乱于善恶正义,亦未能辨乎心性也。夫人性既恶矣,故荀子尊重师法礼仪,而吾佛人天乘,亦但告之曰:皈佛、皈法、皈僧;诫之曰:勿杀、勿盗、勿淫、勿妄、勿倒、勿谤、勿贪、勿瞋、勿痴;进之曰舍着、曰守戒、曰忍辱、曰专勤、曰静虑、曰正思而已。皆以人生性恶,故唯用反克之功,以去意识顺乎意根所发之恶业,恶业去则善业始能全粹,盖遮恶即以成善也。唯人天乘但教以去恶取善,未尝教以断有漏之染,证无漏之净,故未能穷极意根而不执自体自相超出生死家也。荀卿之论,殆人天乘之正宗哉!余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