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人物介绍 >> 世界人物 >> 历史名人正文
国共之争 毛泽东失去的
诠释过度与诠释不足:重
《儒道之争》
商武丁攻荆楚之战
吴楚帆
江泽民新书披露香港回归
口角之争引发矛盾鲁迅和
最新热门    
 
吴楚之争:楚国令尹子囊之死(图)

时间:2009-4-17 22:56: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楚国与吴国即将开战,楚兵少而吴兵多。楚将子囊认为,照这样打起来楚军队必败,这种丢失土地、让君王丢脸的事,是忠臣不忍心做的。因此,他没向楚王请示就下令退兵。

到了国都城郊,子囊派人请求楚王赐死。楚王说,子囊退兵,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现在看来确实于楚国有利,告诉子囊,我不会让他死的。子囊说,对不战而退兵之人若不处以死刑,那么后世带兵的人,就会以开战不利为借口,效仿我临阵脱逃。照此下去,楚国将成为天下最弱的国家。于是,子囊便退回去拔剑自刎。楚王说,诚如此,就成全子囊大夫的高义吧。殡葬时,楚王装模作样地将斧子与铁砧放在子囊的三寸桐棺上,表示执行了死刑。

从《说苑》的记述看,子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以身殉国,义薄云天,令人敬仰。煞风景的是,《左传》中的子囊之死,却是另一个版本。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这年秋天,楚王派子囊挥师于棠(今江苏省六合县北),准备攻打吴国。吴军闭城不出,楚军只好回撤。殿后的子囊,以为吴军不敢应战而放松了警惕。不料行至一个险要的关隘之处,楚军遭到吴军伏兵的截击,因首尾失顾而大败。子囊伐吴回来,不久后就死了。

按照《左传》的记载,子囊是在率军伐吴失利后死去的,而不是自杀,这与《说苑》的说法大相径庭。不免让我们大惑不解,究竟哪个“子囊”更接近历史真实呢?

从记事的年代、编撰的动因和成书的取材以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表述来看,当然是《左传》可信。《左传》记事起于公元前722年,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而《说苑》成书于公元前17年,是西汉奉诏领校秘书的刘向,书中采辑了大量民间图籍,将纪实与虚构孱和为一体,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且原书大部分散佚,仅存五卷,后经宋曾巩搜辑,方撤消为二十卷。书中杂以议论,藉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意在劝善惩恶,弘扬教化,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于史实却不足为凭。

那么,本来是打了败仗后而死的子囊,为什么会被吹嘘成杀身成仁的英烈呢?

子囊是楚庄王第三个儿子,名贞(字子囊),所以又称公子贞。那时的楚国,已开始走下坡路,雄视中原的霸气大为衰减,打败仗的事儿也不止一次了。此前的鄢陵之战,楚军就被晋军打了个屁滚尿流。子囊就任令尹后,为挽楚国颓势,曾先后六次北伐。这次率军伐吴损失惨重,无功而返的当年冬天,子囊去世。但不知为何,史书中涉及子囊身世的记载很少,死因也无证可考。据史料推测,子囊去世时不到四十岁,很有可能是身负重伤,郁郁不得志而亡。

作为楚国的令尹,是执掌军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