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人物介绍 >> 世界人物 >> 历史名人正文
解放战争:为解决傅作义
辜负毛泽东重爱的毛远新
林彪坠机身亡 周恩来紧
胡乔木:敢于否定毛泽东
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大胡
蒋先云:毛泽东和蒋介石
毛泽东带眼镜的珍贵照片
怀念爷爷毛泽东:毛新宇
还原中国第一性学家:曾
毛泽东与林则徐的侄孙林
最新热门    
 
青年毛泽东的“问题意识”

时间:2009-4-17 22:59:59  来源:党的文献
安等去调查,然后自己动笔连续写了9篇文章发表在湖南《大公报》上,对封建婚姻制度、妇女解放的问题作了一番扎扎实实的分析研究。《章程》中有民众联合如何进行、模范村建设、社会教育等问题。这年12月1日,毛泽东便起草了一个新村建设计划,以推行"新家庭、新学校、新社会"连成一体的理想,甚至到岳麓山一带做过选址的准备。《章程》中列有地方自治、联邦制应否实行、废除督军及湖南如何改造等问题。1920年初,毛泽东便起草了《湖南建设问题条件》,发动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的运动,呼吁湘人自治,还提出建立湖南共和国以推动联省自治的设想。《章程》中列有派留学生、东西方文明会合等问题。在1920年初的许多通信中,毛泽东反复同人讨论该不该出国留学、何时出国留学,特别是东西方文明的关系等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暂不出国留学,先研究中国这块地盘里的事情,然后出去"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总之,青年毛泽东的脑子里,似乎装着太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但凡碰到了,有兴趣,或觉得有必要,他都要去讨论,甚至去实践一番。

是不是就此可以认定,毛泽东当时只埋头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大探索宏观上的理论是非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说一件轶事。前面提到的黎锦熙,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交往甚密的老师。据黎的日记记载,1915年4月到8月,毛泽东拜访黎20次。黎当时常请三位青年帮助抄写报刊稿件,付给一定的报酬。一位是不问文稿内容,什么都抄;一位是觉得文稿中有问题,总是提出来,并代为润色;一位是看到文稿内容与自己的观点不合,干脆就不代抄。这三位学生的不同态度,使他们后来各自的成就也不一样:第一位默默无闻;第二位是后来的著名戏剧家田汉;第三位就是毛泽东。

可见,青年毛泽东的行事风格,注重实际,也讲原则;充满问题意识,更重理论信念。他当时之所以响应胡适多研究问题的主张,热心地探讨这样那样甚至是一些枝节的问题,是因为他对各种主义还没有搞清楚,还无定见。在拟出《问题研究会章程》半年后,毛泽东还曾在一封信中表示: "老实说,现在我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

为此,《问题研究会章程》在列了71项144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后,又专列一条,宣称:"问题之研究,须以学理为根据。因此在各种问题研究之先,须为各种主义之研究。"可见,研究问题和研究主义,在青年毛泽东那里不但不是矛盾的,而且他还把研究主义看成研究问题的前提。毛泽东在《章程》中曾列出了若干"特须注重研究之主义",包括哲学、伦理、教育、宗教、文学、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主义。事实上,在《章程》列出的144个问题中,就有"社会主义能否实施"这样的问题。到1920年初,毛泽东对"主义"的寻找和研究,越来越强烈和迫切,乃至写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大纛一张,人们便知所趋赴"这样的名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