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人物介绍 >> 世界人物 >> 历史名人正文
见证者深情回忆1980年赵
赵丹
江青与唐纳、郑君里、赵
最新热门    
 
与赵丹讨论电影 周恩来:我周恩来也是一家之言

时间:2009-4-17 23:06:55  来源:天天新报

影片《达吉和她的父亲》1961年公映后,在全国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周总理非常关心此部影片,亲自对比了影片和原小说,评价说“各有所长”。著名电影人赵丹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两人就此展开了讨论。总理身体力行倡导艺术民主、倾听不同意见,笑言:“我周恩来也是一家之言嘛!”

“有利民族团结的作品”

1961年公映的《达吉和她的父亲》,是根据著名作家高缨同名日记体短篇小说改编摄制的。原作发表于1958年3月号《红岩》,记述了“一段关于父亲和女儿的故事”:汉族石匠任秉清之女妞妞,5岁时被彝族奴隶主抢进大凉山,沦为奴隶受尽欺凌与虐待,后被彝族老奴隶马赫舍命救出,抚养成人改名达吉。13年后她被已成为水利工程师、重回凉山工作的任秉清认出。两个父亲都渴望达吉能生活在自己身边,小说围绕达吉的去留,展示了她的内心矛盾,以及马赫与任秉清为争得女儿一度产生的怨恨,最后三人消除了隔阂,任秉清决定落户凉山,与马赫、达吉一起建设新家园。

《达吉和她的父亲》,是高缨深入彝族人民打碎奴隶制以后的生活现实有感而成的。1957年春夏之交,他调入重庆市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受到正在进行的彝族民主改革运动的强烈吸引。他先后访问了西昌专区的冕宁县和凉山自治州首府昭觉,认识了不少汉、彝干部和翻身奴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如果能写一点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作品,该多么好啊!”

高缨开始寻找适合的素材。一次他到凉山州委党校去玩,教务长邀约了几位学员一同座谈。其中有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谈着谈着就哭了。翻译告诉高缨,她原是汉族孩子,从小被奴隶主抢进凉山,饱受折磨,彝名达吉,汉名不知道,只知姓任。后来她又含泪而笑了,说不久前有位老人来找她,说是她亲爹,她说:“我不相信,没敢认。”她谈得不多,却给高缨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从西昌回重庆的漫长旅途上,他开始了小说的构思,虚构了几个人物:翻身奴隶马赫,具有朴素的阶级觉悟,解放后热爱党和毛主席,他正直、刚强,但有不少缺点,爱猜疑、狭隘又暴躁;汉族贫农任秉清,他深受彝族奴隶主的迫害,信赖党,也体贴人,性情慈祥却又固执,觉悟不高,思想里并未将彝族两个对立的阶级严格区别开,对彝胞存在一些错误看法,这是两个直接为主题服务的人物。至于达吉这个中心人物,是间接为主题服务的,需要把她写得更天真、稚气一些。总之,要把这三个人物写成正面的、但却各有缺点的普通劳动者。

剧本体现“新生活”

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发表时,正是“大跃进”年代,文坛公式化、概念化之风盛行,像《达吉和她的父亲》这样具有鲜活内容和独特意蕴的作品十分罕见,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新观察》杂志全文转载后,很快受到文艺界及广大读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