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人物介绍 >> 世界人物 >> 历史名人正文
见证者深情回忆1980年赵
赵丹
江青与唐纳、郑君里、赵
最新热门    
 
与赵丹讨论电影 周恩来:我周恩来也是一家之言

时间:2009-4-17 23:06:55  来源:天天新报
者的注意。1960年春,峨影和长影决定联合将它搬上银幕,约请高缨改编电影剧本,并派后来担任副导演的张波予以协助。

用高缨的话说,电影剧本初稿是“大胆依样画葫芦”改出的,文艺界的前辈和同行看了都觉得“不大对劲儿”,凉山州委领导同志也说“还不够满意”,他认为主要还是“忽视”了电影与短篇小说在容量与表现手段上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小说像拉面条似的去拉长,像吹气球似的去扩大,剧本的整个情调十分低沉,故事“没意思、没味儿”,人物也跟着走样了。

在第二稿中,高缨将时代背景由解放初期移到了大跃进年代,还加上了人民公社大干水利,人物性格、情节发展虽然基本没有变化,但所表现的任秉清和马赫两个父亲与达吉间的悲欢离合,已成为一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彝汉两个民族团结的故事。这一改编方向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肯定。

当高缨带着这一稿本高兴地来到长影,在新一轮的修改中却又陷入困境。他发现原有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与变动后的背景、环境不协调,甚至是格格不入。已确定执导该片的王家乙,提出应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塑造新的人物性格。峨影厂长、后来在片中亲自饰演马赫的朱丹南,也从四川带来了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亚群的建议: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人民公社环境中,故事应该是喜上加喜的事,情调最好是欢乐的,人物可以写得理想一点,这样更能体现民族团结的主题。这些意见,让高缨心情顿时开朗起来,很快就完成了剧本的重改工作。

高压下,感动被“禁”

高缨曾将改编中遇到的周折归结为自己对电影“一窍不通”,其实还有更为深层的制约因素。当时正值国际上“反修斗争”日益激烈,国内对“现代修正主义及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文艺思想”,以及对于“人性论、人情论和人道主义”等的批判愈唱愈响,文艺界变得沉闷、紧张起来,这同样波及到该片的创作。就连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也有人指责表现了“普遍的爱”,是“小资产阶级温情主义”。高缨改编剧本时不免心存顾虑而显得拘谨,尽力回避尖锐的矛盾冲突,削弱了影片“人性”、“人情”成份。

同样,作为导演的王家乙也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加之影片是长影和峨影合拍,两个省的领导对拍摄工作虽很支持,但也十分不放心,其中一个省的宣传部长三天两头跑来看样片,并且善意劝告王家乙:“你不要在刀刃上跑马呀!”另一个省的宣传部长则不断来信询问,婉言奉劝王家乙,如果不行就赶紧下马停拍。这就势必造成他在艺术处理上缩手缩脚。尤其是表现因达吉去向在马赫、任秉清之间掀起的情感风暴上,未能大胆、充分地以情动人,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有的感人力量。

多年以后王家乙曾无比感慨地坦陈:“用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