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人物介绍 >> 世界人物 >> 历史名人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同音相闻两战友 毛泽东与彭

时间:2009-4-17 23:11:30  来源:新华网
,又以宋襄公不肯“半渡而击”,结果被楚军打败的事例,阐述了出其不意、战而胜之的思想。据有关资料统计,在4卷《毛泽东选集》中,毛泽东所引述的成语典故和史实,属于《左传》的就有约40条,由此可见,毛泽东那时对《左传》一书所读之精。

在毛泽东5岁的时候,即1898年,彭得华(彭德怀是后来所改的名字)出生于乌石峰下的彭家围子。按族谱所排,彭德怀取名清宗,字怀归,号得华。

少年的彭德怀与毛泽东不同,彭德怀的家境远远不如毛泽东家,十分贫寒。如果说少年的毛泽东主要走的是求学之路,那么彭德怀主要则为生存而拼搏。当彭德怀6岁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山杉里姨父的私塾去读书。为酬谢姨夫,他常砍些柴送去。在这里,他断断续续地读了两年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庄农杂字》《幼学故事琼林》和四书中的3部:《中庸》《论语》和《孟子》。在他8岁的时候,由于家庭的生活重担过早地压在肩上,使他不得不辍学。但沉重的生活负担,并未熄灭他求知的欲望。晚上,彭德怀温习读过的旧书,还看到了从村里借到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包公案》等几部小说。书中清官、忠臣深深地打动了他童稚的心。彭德怀与毛泽东虽然家境不同,但他们的性格倒是十分相像的,他们都有强烈的反抗意识,都有为人间的不平而斗争的性格。

彭德怀8岁的时候,母亲死了,父亲也患病躺在床上,伯祖父80开外,祖母年过70岁,三个弟弟无人照管,只有半岁的四弟在母亲死后不到一个月便饿死了。生活的担子从此便压在他瘦小的肩上。这样悲冷的生活,在彭德怀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很深的印痕,也极大地刺激了他,并给了他终生难忘的影响。

彭德怀10岁时,一切生计全断。正月初一,富人家喜炮连天,可他家却无一粒米下锅,无奈彭德怀只好领着二弟去当叫花子,沿门乞讨。走到一个地主家门时,地主高兴地问他们:“你们是招财童子吗?”彭德怀答:“不是,我们是来讨米的。”地主一听,脸刷地一下沉了下来,二弟连忙说:“是的,我们是招财童子,恭喜老爷发财。”地主一听又笑了,立即给了他二弟一碗米饭。到了黄昏,彭德怀快要饿昏了,却没有讨到两升米。二弟问他为什么不说是招财童子,他回答:“我不想说好听的让他们高兴。”

后来,祖母又要彭德怀去讨饭,彭德怀说什么也不愿意去了,说:“我不去,讨饭受人欺侮。”彭德怀再也不拿打狗棍,宁肯去砍柴。这就是彭德怀发自幼小心灵的对地主阶级的憎恨和对受压迫、受欺侮生活的反抗。也许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在彭德怀的性格中,倔强和执拗便埋下了种子,开始发芽并日益生长起来。

彭德怀的伯祖父,年轻时曾参加过太平军,他常给彭德怀讲述,太平军杀富济贫、有衣同穿、有饭同吃的故事。家庭的困难、社会的不公,在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