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人物介绍 >> 世界人物 >> 正文
阎崇年接受采访讲遭读者
阎崇年详解明亡清兴关节
阎崇年详解努尔哈赤反明
阎崇年、向斯谈慈禧从聪
最新热门    
 
阎崇年史实硬伤:汉代居然有科举

时间:2009-6-9 17:23:28  来源:《咬文嚼字》
土地神;稷,五谷神。《白虎通义·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土和谷都是人们生存离不了的,所以要祭祀。古代封建王朝建立时必先立祭祀社稷的场所,灭人之国时,也要把那祭社稷的场所给毁掉,所以社稷也就成了国家政权的标志。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中的“社稷”就指国家政权。《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卫社稷”也就是保卫国家。从古至今,以“社稷”为“国家”的例子数不胜数。

既然“社稷”就是指“国家”,那就没必要同时把它们并列使用了。是吧?

阎崇年史实硬伤:汉代居然有科举

汉代没有科举制

作者:杨 光

阎崇年先生对袁崇焕很有研究,他介绍袁崇焕参加乡试在23岁中举,但参加会试到36岁才中进士。对于“会试”,他说:“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举行,也称‘春闱’。这是汉代制度。”(《明亡清兴六十年》上册第140页)会试和乡试,是科举制度中的考试,怎么会是汉代的制度呢?

中国历代选拔人才实行的制度不同。汉代实行察举制度。西汉以举荐贤良为盛,东汉以举荐孝廉为盛。被举荐的吏民经过皇帝“策问”后,按照等级高下授官。到了汉末,其弊端越来越明显:“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举荐的秀才,居然不认字;举荐的孝子,竟然不和父亲同住。

魏晋南北朝时,有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当时各郡设置中正一官,其职权是根据家世、才德品评人物,共分九等。到西晋时,家世成了定品的唯一标准,做官成为士族的特权,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朝始行科举制度,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大致相同,有乡试、会试、殿试之分。乡试是省级考试,三年一次,秋季举行,又叫秋闱。生员(秀才)参加乡试,考中为举人。会试是全国性考试,也是三年一次,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举行,又称春闱。举人参加会试,考中者为贡士。殿试由皇帝在宫中主持,又叫廷试。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为进士。

汉代没有“会试”,这一点阎先生不可能不知道。估计是出版社在整理加工时弄错的吧。

“逋逃”不是弊政

作者:姜廷安

阎崇年先生在《正说清朝十二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