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唐太宗和汉高祖有什么共同之处

时间:2010-2-3 专题:刘邦
唐太宗和汉高祖有什么共同之处
用   人
刘邦与李世民都是以善于用人著称于史的。
刘邦当年初登帝座,对群臣自述得天下的原因,说自己论计谋不及张良,论管理国家不如萧何,论用兵不及韩信,但对这三个当世豪杰能悉心任用,就能获得成功。但刘邦用人的奥妙,不仅是善于发挥一个人的长处,而且是善于利用一个人的短处来控制他;当一个人对自己不再有用,但却形成威胁时,还要抓住适当机会把他除掉。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彭越被诬为造反,英布被逼得造反,最后有的砍了头,有的剁成肉酱,有的甚至整个家族都遭到屠杀。刘邦的得意之作《大风歌》里写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而终了,英勇一世的“猛士”们去了哪里?多数都脱离不了“兔死狗烹”的凄惨下场。早在司迁的《史记》中,就用了挖苦的语调描述刘邦的种种无赖行径,而用充满同情的笔调刻画了失败者项羽直率勇敢、重情重义的形象。
李世民在用人上一样有着独到的眼光。他与大臣讨论前朝隋文帝的施政得失。有大臣认为隋文帝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君主,而太宗恰恰认为隋文帝之失在于不懂得放权,不信任臣下,有主次不分,大事小事一把抓的毛病,认为“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唐太宗的胆识在于大胆启用来自敌对阵营的人。魏征在隋末为道士,初投瓦岗军,曾效力于李密帐下,后归依窦建德,及窦为唐军所破,又在太子李建成东宫效力,官至太子洗马。这样一个几乎处处与己为敌的人,李世民却能爱惜其才而摒弃前嫌,委以重任,可谓魄力非凡。范阳卢承庆父、祖皆隋官。贞观中,李世民任其为民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并兼选举,卢承庆自辞“越局”,太宗却说:“朕今信卿,卿何不自信也。”与刘邦一样,李世民也对臣子的长处和短处了若指掌,如:长孙无忌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但缺乏军事才能;房玄龄、杜如晦多谋善断,但不擅处理杂物琐事;戴胄的短处是“无学术”,但敢于犯颜执法。总之,唐太宗懂得“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好一个“弃其所短,取其所长”,相比起汉高祖的过河拆桥,唐太宗的雍容大度明显高出好几个境界,真是想不让人景仰都难。

克   己
中国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有其历史作用。但是,这一制度与生俱来的内在缺陷就是缺乏制度化的权力约束机制。于是,皇帝的行为只能靠皇帝自己来约束,这就是皇帝制度中强调“克己”的重要性。范祖禹提出:“人主之所行,其善恶是非在后世,当时不可得而辨也。”
汉高祖多大言,少成事,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见到秦始皇的车仗,忍不住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未起事前只是老家沛县的一个亭长,论身份是不可与豪门望族出身的李世民相提并论,恐怕可算是历史上出身最卑贱的皇帝之一(另一个应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此刘邦是有着很深的自卑心理。在这种心态之下,本来知人善任的优点也打了折扣,变得只听得进好话,而不愿听逆耳忠言。尽管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成长环境所带来的局限,却没能做到有自知之明,而是缺乏自我约束,作为一国之君,却在许多方面做出坏榜样。比如对待儒生这个问题,刘邦不学无术,瞧不起读书人,动甄用儒生的帽子撒尿。他还经常把自己的群臣比作猎狗,训斥他们有如训斥自家奴才。南宋叶适对此的评价是:“高祖才不及诸将以气挫之”,可谓一语中的。
李世民的“克己”是堪为天下人之榜样的。一部《贞观政要》的君臣论治,重心不是如何驾驭臣下,而是如何约束皇帝,如何进谏纳谏。“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李世民的名言,对人民的力量表示敬畏,因此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太宗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尽管自己是征战无数的沙场老将,在治理国家方面仍然缺乏经验,因此需要多听取群臣的建议。有了从谏入流的胸怀,才有人敢于进言。魏徵向太宗进谏,前后200多条,从政治方针到生活细节,都给李世民很好的规谏,提醒他时时刻刻要约束自己的言行。   
电视剧《贞观长歌》里提到唐太宗欲娶郑丽婉,却由于郑女已有婚约而不得不放弃这段良缘。这个情节生动地表现了唐太宗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不得不克制住自己的情欲,维护法制的尊严。
综合下来,汉高祖和唐太宗,一个猜忌,一个大度;一个“驭人”,一个“克己”。两相对比,高下立分。有句歌词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确切点说,那是在当皇帝之前;一旦当了皇帝,即使得了天下,也很有可能失掉民心。因此刘邦虽贵为汉代开国皇帝,也不可避免地沦为后世勾栏瓦肆中的丑角;唐太宗纵然有“弑兄”之污点,亦瑕不掩瑜,至今仍得到后人爱戴。
古代封建王朝的顶峰莫过于汉唐盛世,这两个朝代留下的文化遗产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甚至性格。对汉唐盛世的形成有功的君王有不少,而说到缔造者,就不能不提到汉高祖刘邦与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引领汉代与唐代从贫弱走向兴盛的两位杰出帝王,他们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一、都是马背上打天下,战斗经验丰富,堪称一代武将;二、都通过个人的努力夺取了帝位。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只给失败者留下一曲《霸王别姬》的哀歌;一个杀掉了两个亲兄弟,通过玄武门之变一举君临天下。然而,这两个经历相似的帝王在历朝历代的民间大众中却有着趋向两极的口碑。在世人的印象中,汉高祖刘邦似乎始终是一个满口脏话、自私狡诈的市井无赖;而在唐太宗李世民却因他的“贞观之治”彪炳史册,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汉高祖究竟比唐太宗差在哪里?我们不妨只取冰山一角,来看看两位皇帝在用人与克己两方面的对比。

用   人
刘邦与李世民都是以善于用人著称于史的。
刘邦当年初登帝座,对群臣自述得天下的原因,说自己论计谋不及张良,论管理国家不如萧何,论用兵不及韩信,但对这三个当世豪杰能悉心任用,就能获得成功。但刘邦用人的奥妙,不仅是善于发挥一个人的长处,而且是善于利用一个人的短处来控制他;当一个人对自己不再有用,但却形成威胁时,还要抓住适当机会把他除掉。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彭越被诬为造反,英布被逼得造反,最后有的砍了头,有的剁成肉酱,有的甚至整个家族都遭到屠杀。刘邦的得意之作《大风歌》里写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而终了,英勇一世的“猛士”们去了哪里?多数都脱离不了“兔死狗烹”的凄惨下场。早在司迁的《史记》中,就用了挖苦的语调描述刘邦的种种无赖行径,而用充满同情的笔调刻画了失败者项羽直率勇敢、重情重义的形象。
李世民在用人上一样有着独到的眼光。他与大臣讨论前朝隋文帝的施政得失。有大臣认为隋文帝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君主,而太宗恰恰认为隋文帝之失在于不懂得放权,不信任臣下,有主次不分,大事小事一把抓的毛病,认为“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唐太宗的胆识在于大胆启用来自敌对阵营的人。魏征在隋末为道士,初投瓦岗军,曾效力于李密帐下,后归依窦建德,及窦为唐军所破,又在太子李建成东宫效力,官至太子洗马。这样一个几乎处处与己为敌的人,李世民却能爱惜其才而摒弃前嫌,委以重任,可谓魄力非凡。范阳卢承庆父、祖皆隋官。贞观中,李世民任其为民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并兼选举,卢承庆自辞“越局”,太宗却说:“朕今信卿,卿何不自信也。”与刘邦一样,李世民也对臣子的长处和短处了若指掌,如:长孙无忌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但缺乏军事才能;房玄龄、杜如晦多谋善断,但不擅处理杂物琐事;戴胄的短处是“无学术”,但敢于犯颜执法。总之,唐太宗懂得“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好一个“弃其所短,取其所长”,相比起汉高祖的过河拆桥,唐太宗的雍容大度明显高出好几个境界,真是想不让人景仰都难。

克   己
中国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有其历史作用。但是,这一制度与生俱来的内在缺陷就是缺乏制度化的权力约束机制。于是,皇帝的行为只能靠皇帝自己来约束,这就是皇帝制度中强调“克己”的重要性。范祖禹提出:“人主之所行,其善恶是非在后世,当时不可得而辨也。”
汉高祖多大言,少成事,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见到秦始皇的车仗,忍不住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未起事前只是老家沛县的一个亭长,论身份是不可与豪门望族出身的李世民相提并论,恐怕可算是历史上出身最卑贱的皇帝之一(另一个应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此刘邦是有着很深的自卑心理。在这种心态之下,本来知人善任的优点也打了折扣,变得只听得进好话,而不愿听逆耳忠言。尽管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成长环境所带来的局限,却没能做到有自知之明,而是缺乏自我约束,作为一国之君,却在许多方面做出坏榜样。比如对待儒生这个问题,刘邦不学无术,瞧不起读书人,动甄用儒生的帽子撒尿。他还经常把自己的群臣比作猎狗,训斥他们有如训斥自家奴才。南宋叶适对此的评价是:“高祖才不及诸将以气挫之”,可谓一语中的。
李世民的“克己”是堪为天下人之榜样的。一部《贞观政要》的君臣论治,重心不是如何驾驭臣下,而是如何约束皇帝,如何进谏纳谏。“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李世民的名言,对人民的力量表示敬畏,因此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太宗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尽管自己是征战无数的沙场老将,在治理国家方面仍然缺乏经验,因此需要多听取群臣的建议。有了从谏入流的胸怀,才有人敢于进言。魏徵向太宗进谏,前后200多条,从政治方针到生活细节,都给李世民很好的规谏,提醒他时时刻刻要约束自己的言行。   
电视剧《贞观长歌》里提到唐太宗欲娶郑丽婉,却由于郑女已有婚约而不得不放弃这段良缘。这个情节生动地表现了唐太宗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不得不克制住自己的情欲,维护法制的尊严。
综合下来,汉高祖和唐太宗,一个猜忌,一个大度;一个“驭人”,一个“克己”。两相对比,高下立分。有句歌词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确切点说,那是在当皇帝之前;一旦当了皇帝,即使得了天下,也很有可能失掉民心。因此刘邦虽贵为汉代开国皇帝,也不可避免地沦为后世勾栏瓦肆中的丑角;唐太宗纵然有“弑兄”之污点,亦瑕不掩瑜,至今仍得到后人爱戴。
一、都是马背上打天下,战斗经验丰富,堪称一代武将;二、都通过个人的努力夺取了帝位。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只给失败者留下一曲《霸王别姬》的哀歌;一个杀掉了两个亲兄弟,通过玄武门之变一举君临天下。
都是出身皇族、并且成功抗击外族入侵,有贤臣武将辅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