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评价隋炀帝

时间:2010-2-6 专题:隋炀帝

首先我个人比较喜欢隋炀帝这个人的,历史上的这个人很有文才的人。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大体上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
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隋炀帝杨广功劳盖世!!!
二、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修通运河)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三、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
《隋书·经籍志》著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事迹见《隋书》本纪。


隋炀帝历来被人们斥为“淫君”、“暴君”,但细发掘之,却不尽然.本文拟就炀帝早期的功业、营建洛阳、开凿大运河、创制科举制、融和南北文化、径通西域等方面对炀帝之业绩予以评析,诣在对隋炀帝以客观的评价
一、建功立业———早期的锋芒毕露
隋朝初建时,统治东北和西域诸族的突厥不断侵扰,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杨广“后数载,突厥寇边,复为行军元帅”,[1]足见其在北御突厥中所起的作用。在对突厥的自卫战争的初期,隋朝采用的是“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2]的“离间”之计,晋王杨广对此计特别赏识,后明代李贽在评述此事时,也不得不承认隋炀帝“善用兵”,“尤为好用长孙晟之离强合弱计”[3]杨广对此计的赞许正说明了他谋略的非凡和气度的出众。可见,文帝采纳此议,其中本身就有杨广力荐的因素。
北御突厥的战争基本上是在隋文帝的统筹下进行的,在文帝的老练但拘泥于保守的作风下,配以杨广幼稚但倾向于积极进攻的锐气,加上杨广最后对突厥的沉重一击,奠定了隋王朝在这场战争中胜局的基础。平陈之役于开皇八年开始。此时的晋王广才二十挂零,但已被委任卫平陈战役的总统帅,足见开皇年间的杨广已在政治军事上崭露头角,并有有所作为了。
营建东都洛阳——政治中心的东移统一的隋王朝,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归江南地区的控制,因而营建东都,实是炀帝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再加上仁春四年,汉王杨谆在并州起兵造反,在平凡过程中,炀帝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7]必须“因机顺动”[8]“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9]东都之建,与镇压杨谆有密切关系,同时也用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这也表明炀帝的多次出巡,都有“亲抚”和“存恤”的政治原因,并非完全是为了贪图享乐。因此,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来看,确有营建东都的必要。其次,营建洛阳还与洛阳的地理位置有关,洛阳地位适中,便于转运南北固定物资,取得充足供应。可以说,炀帝之营建东都是有一定远见卓识的,并非出于主观臆断。

二、开通大运河——南北经济的贯通一方面,从经济上看,大运河利于交通,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是中国唯一的一条贯通南北的水路。
南北大运河的沟通,改善了交通条件,为农副产品的交换与商品的流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运河不仅是京都粮食、物资主要运输线,也是商业交通的重要航道。不仅淮南、江南等地的粮食、丝茶诸多产品从水路运来,北方的枣、梨、药材也由此路运向南方。
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利于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可以通文书、运士兵炀帝开通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以后,在政治和军事的控制上有了很大的便利。但由于隋朝享国短促,大运河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示。
确实,南北大运河开凿后,有利于后代王朝特别是唐宋王朝对全国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在此时期的统一局面与南北运河的畅通是分不开的,唐宋王朝每年都要组织民夫对运河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疏浚,以保证运河的通畅,反叛者也常以断绝漕路来对抗朝廷,唐王朝对南北大运河之东北段——永济渠作了疏浚后,发挥运兵运粮的作用。另外,唐王朝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就是通过南北大运河运送物资以备北军之费用的。所以说,王朝是通过运河实现了多全国的政治、军事控制,由唐朝便可窥一斑。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后世多又责难。但我们应当看到,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大运河历史功绩一点点显露出来了,这条全长五千华里,世界是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最雄伟的人工运河是中国真正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里面也凝聚着具有高瞻远瞩真略眼光的决策人隋炀帝的一份功劳。

隋炀帝为了选拔人才,加强集权,进一步实行隋文帝所初创的科举制度,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六月,炀帝“诏诸郡学业改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等绝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14]这种大规模的按不同的科目来分别选举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这充分反映了炀帝一登位就把人才选拔问题提到议事首位的雄才大略,也反映了隋炀帝敢于突破旧有形式,大胆起用新的选材形式的创新精神,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乃至以后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的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的实施,将考选之权、官吏任免之权,集中到中央王朝吏部和礼部来,这就收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在此之前的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人才,分别等第,完全掌握在地方上退任中正的门阀氏族手里,中央王朝的吏部基本上都是按照郡州大小中正所选拔和评定的等第来任用的,这样,所选出的人又必然是世族,且门第愈高,品第也就愈高,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中央集权是很困难的。而科举制度则是将官员的考选和任用之权由地方转移到中央来了。可见,科举制度较之以前的种种选举制度,确实受到强化中央集权之效。
k$zgvui;ij其次,在科举制度下,下层地主可以参与政权建设,扩大了统治基础。可以说,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的较为公平的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它的积极作用应予以肯定,在这里,隋炀帝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融合南北文化——三方归一

首先,在其为晋王时,即对江左士族实施了系列文化羁縻政策。
隋朝灭亡以后,由于语言文化和社会政治上的隔阂,江左士族对新统治者关陇军事贵族使身怀不满和仇恨的。杨广在任杨州总管期间,利用江左士族所信仰佛教的特点,团结笼络佛教高僧,在通过高僧大德在江左人士中的威望来安抚民众,消除他们对隋的文化抵制情绪。此外,扬广还大量擢拔南人有威望者,或以安抚民众,或被顾问。可以说,扬广在江都约十年中,把江左士族中的绝大部分中上层人士都团结到身边来了,此后,南方再也没有发生叛乱,这和杨广的文化羁縻策略显然十分不开的。由于隋炀帝不遗余力地全面地将江左文化艺术移植到北方,才使得南北文化真正走向融合。
最后,与其文化政策相应,炀帝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充分体现出南北诗风融合的趋势
隋炀帝诗现存43首,为隋代存诗最多的诗人。魏征曾对炀帝在隋代诗坛的地位大加肯定。“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放荡,故当时缀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19]相较于高祖,炀帝对诗歌革新之态度,是值得赞誉的。
:]五、经通西域——积极的民族思想、政策的体现
炀帝在位期间,曾致力于经通西域,这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原因,也有隋炀帝雄才大略的个人因素,体现了他主张文德与开放的积极的民族思想和政策。“慰抚”感之。诣在安固人心,使之归附。大业初年,铁勒遣使归附,炀帝“以启民可汗初附,令矩抚慰之”,[20]让其安心在隋。“厚利”导之。隋炀帝为了使诸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中原加强联系,采取了以厚利引他们入朝的政策,并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和亲”结之。“和亲”在隋文帝时就开始实行了,炀帝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封爵。主要是用于抬高诸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以安归服之心。封爵跟和亲一样,都是为了结成亲密的关系,有效地安定了诸少数民族的首领,有利于隋朝的政权建设。
可见,隋炀帝经通西域,在方法上是很重视文德的效应的。他力求用文功引致,而基本上不动用武力;他讲究情感的建树,而不注重强求。这些,应当说是明智、可取的。
另一方面,经营西域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它给隋朝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加强了隋王朝的中央集权。开皇末大业处,诸少数民族中以西突厥和吐谷浑部最为强盛,他们不断侵扰中原沿边地区,且在诸少数民族中兼并掠夺。这不仅使西域诸国不得安宁,隋王朝中央集权也受到极大的威胁。炀帝经通西域后,消除了来自西突厥的外患,并征服了吐谷浑,大业八年处罗可汗上奏炀帝:边患的消除,使隋王朝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其次,促进了隋与西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经略西域后,由于社会安定,农民得以全力投入。内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即便是原来常遭劫掠的沿边郡县也出现了“勤于稼穑,多畜牧,无复寇盗”,“人物殷阜”的现象

最后,促进了汉族与诸少数民族在生活方式,血缘关系及文化等方面的大融合。经通西域后,许多少数民族与中原的交往中,为汉民族的风俗所慕化,纷纷要求改换中原服式。如高昌王在中原三年,回国之后,即下令“解辫削衽”,实行中原的风俗习惯。
对待隋炀帝,我们应当辨证地看待,他虽属亡国之君,却也是有为之主,他确有种种恶政,但也有不容抹煞的历史功绩,并且这还是主要的一面。今天,我们应当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把炀帝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与历代帝王放在同一天平上,作出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战功显赫的皇子】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和后来编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加上对他的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所以,后来的人们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最坏的皇帝。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应该肯定。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总之,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麽。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治所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市)的总管。
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
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从这点来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战功,都是通过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过李世民比杨广的政绩突出一些,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人们就对李世民称誉多一些,对杨广贬低的多一些。
有作为能力

摘要:史学界对隋炀帝的评价毁多于誉,人们往往抓住他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的一面,将其与昏君、庸君等同起来。其实,隋炀帝是一位进取心颇强的帝王,他有自己恢弘的政治理想,并且积极付诸实践。他开通运河、营建东都、创进士科、开通西域、这些举措在当时符合统一国家政治、经济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隋炀帝虽属亡国之君,却也是有为之主,他有种种恶政,也有不容抹煞的历史功绩。

关键词:隋炀帝;营建东都;开通运河;创进士科;通

一隋炀帝政治人生的不同阶段

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28年),又名杨英,小字阿摩,是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在位14年。杨广是亡国之君,炀帝是他死后唐朝给他的谥号。《谥法》:“好内远礼曰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02.htm#6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02.htm#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