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如果说王莽是篡汉,刘邦又如何不是篡秦 ?

时间:2010-3-14 专题:刘邦


首先,我个人认为说王莽篡汉是有失公允的。王莽代汉自立后,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采取了一些从出发点上缓和社会矛盾,加强统治的措施,对于当时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整顿吏治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在具体实行时,下级官吏阳奉阴违,致使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终于激起民变,而王莽本人也被后人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我们今天重新看待这个问题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不应该根据以往的旧论,抹杀王莽对于挽救汉朝统治的较为英明的举措。个人观点,王莽篡汉(所谓的,这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姑且用之,但并不代表本人同意用“篡”这个含有贬义的字眼)与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有极强的可比性,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挽救封建统治,采取的措施都是对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的;但由于具体执行上出现了问题,才使得适得其反,因为他们都出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所以受到他们的强烈顽强的抵制,甚至怂恿欺骗那些不明真相的寻常百姓,使之成为他们从中攫取权利的工具。西汉末年政治昏暗,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灾害频繁,王莽作为一位封建时期的有为改革家,是值得我们称道的,但也应从中汲取教训。综上所述,我认为王莽篡汉应该称为王莽护汉或王莽保汉,他是值得我们同情与惋惜的。所以说王莽篡汉的前提是不成立的,因为他并没有篡汉,而是为了继续维护和挽救汉朝的统治、封建统治、地主阶级的统治。所以不能说王莽篡汉,按照这个结论,新朝代替旧国都称为篡,那中华民族的历史岂不成为了“篡史”,中华民族岂不成为了乐于、善于、敢于、勇于“篡”的民族了,这显然是不成立的,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王莽篡汉纯粹是子虚乌有,或是封建史家的杜撰,是传统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中那些糟粕的产物,可能有点说远了。
按照这种逻辑,如果承认王莽篡汉,那就肯定有刘邦篡秦了。以此类推,商汤篡夏,周武(姬发)篡商,李渊篡隋,武周篡唐……这种假设的前提错误,故结论最终也不可能正确。所以我们既不应该说王莽篡汉(或许是一种习惯说法,约定俗成,但没有贬低王莽的意思),更不应该说刘邦篡秦,所谓的这种说法,应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新旧王朝的更替,怎一个篡字了得?
(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有不周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王莽至少是刘邦家亲戚,刘邦可不是秦始皇家亲戚呢。
亲戚夺位,说是篡汉,刘邦可是一步一步打下江山来的,所以不能说是篡秦。
看看王莽篡汉的历史吧!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出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四十五年),红极一时的外戚王氏之家,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但父亲王曼早死,未能受封,接着哥哥去世,由他担起全家生活的责任,莽极为孝顺母亲而有声名,尊敬嫂子,照顾侄儿,生活俭朴,平日博学多览,手不释卷,学习「礼经」,拜陈参为师,为人谦恭有礼,结交社会贤达俊士,折节力行,宗族称孝,师友归仁,为一时人望之所寄。

随着年龄的增加,社会历练的增长,王莽体认到除读书之外,还须伯叔父的帮助,因而对伯叔父刻意的恭顺,官居大司马的大伯父王凤生病时,莽亲自煎药尝汤,守在榻前数月,不眠不休,比王凤的儿子还孝顺,王凤临死前告诉妹妹皇太后王政君,要她照顾王莽。在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二二年),拜莽为黄门郎,稍后拔为射声校尉(掌管善射武士的军官)。

西汉自中叶以来,皆以外戚辅政,元帝皇后王政君,历佐四世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莽以姑母为凭借,初以谦恭下士,勤俭廉朴,收揽人心,后以爵位益尊,节操益谦,常把自己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分给宾客,甚而卖掉车马,救济穷人,朝野上下皆赞王莽,声望之高,超越了伯叔父。

公元前二二年,莽二十四岁入中枢开始作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成帝,愿把封邑部份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三十岁,封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侍卫近臣)。而莽之伯叔父凤、商、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举荐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成帝接受了,莽时年三十八岁。莽作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成帝就病死了,太子哀帝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新野(河南属地),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莽逼子自杀偿命,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

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在公元前二年,莽获允回京居住,来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了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莽处理;此时莽四十五岁,一夕之间,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王箕子为平帝,还为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来年太皇太后赐给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莽假意推辞再三,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纪元一年。四十八岁莽立女儿为平帝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四十九岁莽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莽因而加封九锡,莽此次却没谦让。

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却死了。立孺子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此时莽五十一岁,值公元六年,年号称为居摄元年,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莽,声势浩大,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莽年五十四岁。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莽做了十五年皇帝,欲有所作为,动引经义,对周礼等三代政治为理想,变法大肆改革,号为新政,却是复古;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属,五均赊贷,六筦政策,即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利用公权力控制市场经济,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下至人民养生嫁娶,官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依周礼,一系列改革,充满理想;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奉行不得其人,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骤太快,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王田」、「私属」,影响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加上刘姓宗室失去权位,自然引起不满和抵制。莽看不起边疆诸国,野蛮无文明,削王为侯,致使边疆乱起,不得平息。

天凤四年(公元十七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莽叫百姓煮草根为酩以代粮,无效,饥民起而暴乱,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莽军相继败于赤眉及绿林军,在昆阳之战以四十余万军不敌万余兵力的刘秀,莽自此而衰。在公元二三年,地皇四年,莽率群臣至南郊,举行哭天大典,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但绿林军另一支劲旅起事军仍攻入长安,城中少年向应,攻入渐台,商人杜吴杀了王莽,校尉公宾斩其首,起事军将首级悬于宛市之中,莽死。成为两汉之间的异类,代罪羔羊。依史上莽死为六十八岁。

王莽之政治失败,史上评为改制无方,食古不化,不诚无物及人心思汉等。

王莽所建立的新朝不被正史所承认他的新朝只有21年在历史中是并在汉史里的。
你说得太暴露了吧,不过意思是对的。历史上都是成王败寇,得胜的一方当然不会允许对自己不利的言论,像王莽这种时间不长的,当然就要被后来人骂罗。你再看看朱棣,他还不是一样篡位,就因为成功了的,所以被骂得少
王莽是汉朝的外戚,几代都是侯爵,刘邦只是秦朝的小亭长,所以刘邦只能算是造反,不能算篡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