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隋炀帝三征高丽应何而起?

时间:2010-6-27 专题:隋炀帝
《北史高丽列传》:“炀帝嗣位,天下全盛,高昌王、突厥启人可
汗并亲诣阙贡献,于是征元(高丽王高元)入朝。元惧籓礼颇阙。”这
就给杨广攻打高丽埋下了伏笔,其实高丽人不是不尊服隋朝,而是高丽
王不敢亲自前往隋朝谢罪,怕自己被隋朝扣留治罪!炀帝灭高丽之心,
或许早就有了。

高丽是一个具有极高文明的国家。高丽国都在汉乐浪郡的故地平壤
城,亦名长安城。平壤城与国内城、汉城,并称高丽国的“三京”。此
时的高丽人占据辽东大部,高丽主世袭爵为辽东郡公。高丽是辽东的霸
主,是实力强大的政权。

开皇初,高丽频频派遣使入朝表示臣服隋朝。等到大隋平陈统一中
国后,高丽人有了危机感开始治兵积谷,为拒守隋朝做精心准备。开皇
十七年,隋文帝赐高丽王高汤玺书曰:“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
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宜得朕怀,自求多福。”高汤看到书后惶恐万
分,表示将奉表陈谢,不久即病死了。其子高元嗣位。隋高祖谴使拜高
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辽东郡公,赐衣一袭。高元奉表谢恩,并
贺祥瑞。并请封自己为王。高祖特别优待他,册封高元为王。

开皇十八年,高元勾结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隋高祖杨坚命小儿
子汉王杨谅为元帅,通领水陆大军讨罚过高丽。尽管“时馈运不继,六
军乏食,师出临渝关,复遇疾疫,王师不振”等不利客观因素,但隋军
还是打算渡过辽水对高丽老巢发起进攻,高丽王高元吓得城恐不安敢忙
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云云。”杨坚认为此时讨伐高丽
时机还不够成熟,于是下令罢兵,待之如初,高丽也岁岁遣使向隋朝朝
贡。

辽东除高丽外,还有百济、新罗、靺鞨等政权,它们多时臣服于大
隋。高丽虽也臣服于隋朝,但时常拉拢、讨伐其他国家。高丽无疑破坏
着辽东的秩序,也挑战着隋朝在辽东的威望。如果高丽把百济、新罗、
靺鞨都灭了,一统辽东。高丽的实力与威望无疑倍增,也将对隋朝构成
严重的威胁。高丽是隋朝最大的隐患,是隋朝未来最大的敌人。

攻打高丽是炀心中早有的想法,或许正是父亲在世时叮嘱他要完成
的任务。隋炀帝攻打高丽,不是高丽对他不尊服,大业五年高丽人还向
隋朝朝贡。而是隋炀帝要彻底的把高丽变成隋朝一部分。

原因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史书虽对征高句丽一事起因记载不详,但观察秋毫,主要原因在于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已发展成为东亚一个强大的地区性王国,对中华的复兴构成了最直接最危险的威胁。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对于隋唐,犹如前三世纪迦太基对于罗马,十七世纪满清对于明朝,十九世纪日本对于中国,二虎不可兼存,隋唐要想兴盛,必除高句丽不可。
一、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决不再是一个地区性的强国,而是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国,已具备与中国争夺东亚霸权的潜力。唐史载:“高丽,本扶余别种也。地东跨海距新罗,南亦跨海距百济,西北度辽水与营州接,北??。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高句丽人本是扶余古人的一支,于秦汉之季建国,建国之初,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范围和面积还不到今天一地级市大,人口也少得可怜。与其说是建国,不如说还只是一个部落领地。可是高句丽的领导人和其它民族不同,善于经营,长远筹划,能够立足根据地,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地盘。对于中原王朝,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力的策略,如果中国出现内乱,则乘机侵占土地,增强实力。经过500年的不懈努力,至六世纪,高句丽王国经于占领了汉代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土地,隔辽河与中国相望,并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领土扩大了十倍,人口也大大增加。高句丽和唐太宗作战时,一次能调动军队十五万,可见其已不是一般的国家,加上六世纪东北地区温暖湿润,适宜耕作,分析其人口应在500万左右,常备军应在50万人左右。六世纪,高句丽已成为东亚地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强国,直接威胁中国的复兴。
二、高句丽的国家结构兼有农耕和游牧两个国家形式,组织严密,国家军事潜力大,兵民不分,战斗力强。根据分析,高句丽主体上应是农耕民族,高句丽人依山筑城,垦田游猎,以农耕为主。但其又带有很强的游牧民族特点,秋冬之季是其狩猎季节,加上不断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游牧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样,高句丽在军事上,对农耕民族的筑城攻防和游牧民族的骑射都能吸收其优点,为其国家军力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就是为什么在隋唐征讨战争中高丽军队进能远攻,退能守城的原因所在。相比较突厥这样纯粹“马背上的国家”,高句丽国家组织稳定,有正常的经济基础,军事潜在威胁也就更大。有了这样强大的国家军事组织,高句丽也就具备了与中原政权相对抗的实力。
三、在意识形态上,高句丽保持着部落的纯朴民风,并未完全接受儒家文化。大家切莫将高丽和后来的朝鲜王国并论。朝鲜王国是一个典型的儒家文化古国,而高句丽则不是。史载“高句丽礼灵星及日、箕子、可汗等神。国左有大穴曰神隧,每十月,王皆自祭。人喜学,至穷里厮家,亦相矜勉,衢侧悉构严屋,号局堂,子弟未婚者曹处,诵经习射。”可见,高句丽的民风是原始淳朴的,在国家意识形态上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别。儒家文化讲究仁义,接受儒化的国家侵略性和危险性就会减退(除日本变异的儒学外),但高句丽则没有,由于文化上的不相认同,高句丽对中国的威胁也就更大。
四、六七世纪的亚洲国家关系上,高句丽的结盟和征伐已对中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六世纪,高句丽已在东北亚兴起,周围各国纷纷臣服,??、回纥等善战的游牧民族都已为其所用,就连强大的突厥汗国也已和高句丽结盟,不断侵扰中国的北部边境,相对于国家发展仅是雏形,极不稳定的突厥,高句丽是起主导作用,威胁更大


自魏、晋以来到隋朝,朝鲜半岛上存在着高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并立的国家,高丽在朝鲜半岛的北部。这三国和中国经常往来,关系友好。其间只有高丽曾和隋发生过几次战争。隋炀帝即位后,由于高丽王不肯亲自入朝觐见,就下令出兵进攻高丽,先后发动三次对高丽的战争.
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消灭高句丽。

主观的说,因为高丽没有服从隋朝,而且有时会骚扰隋朝。要是客观的说,是因为隋炀帝想与秦皇汉武并排,威震四方。建议你看看《唐诗并不如烟1大唐开国》,里面有详细描写,我是借朋友看的,所以记不清了。


虚荣心


好大喜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