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孙文源
孙文清
孙文林
孙文盛
孙文郁
孙文淑
孙文采
最新热门    
 
孙文泱:封建本是国货 意为封邦建国

时间:2009-4-18 15:42:27  来源:学习时报

“封建”的思考

□孙文泱

“封建”这个词本来是“国货”,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用来翻译“feudal”等词汇,当我们出口转内销地习惯使用“封建”来表示社会形态,诸如“封建社会”的时候,我们似乎开始忘记“封建“这个词的本义是“封邦建国”,就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比如中国的西周或欧洲的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在下面这篇短文里,我们在“封邦建国”的本来意义上使用“封建”这个词。

中国自秦始皇时代实行郡县制,具体做法各代不同,但西汉以来就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并行,当然封建的制度历代也不太一样。皇室宗亲总是有些政治、经济、社会的诸种特权的,这并不难理解。唐朝建立,李渊为了给自家唐王朝壮大势力,把老李家家族里同一曾祖的兄弟、同一高祖的兄弟、兄弟之子通通都封了郡王,有些小孩子也得以封王,有数十人之多。武德九年(626)李世民登基以后,就和臣下讨论:遍封宗族之子于天下,怎么样?封德彝的回答是:和历代情况比较,我们唐朝算封王最多的了,规模超过以往各代,以往一般是皇帝的兄弟或皇子才能封王的。如果是宗族较疏远的兄弟,只有对本朝有大功的才会封王。封德彝认为高祖李渊广封亲族兄弟,给予崇高的爵位,还规定较多的百姓为这些贵族服役,这都是为李家私利考虑的表现,不符合以公心治天下的古训。李世民面对好不容易夺来的皇位,很注意改变父亲李渊的政策以做政治姿态争取人心,于是下令只保留对本朝有大功者的数人王爵,其他的郡王都降级为县公。

到贞观元年(627),李世民和臣下讨论享国长久之策,萧瑀提出一个观点:“夏商周三代实行封邦建国的制度所以立国长久,秦朝不实行这样的制度,皇权孤立,所以很快衰亡。”萧瑀的观点比较武断,不符合中国历史的实际,但帝王时代的君主,把王朝利益和家族利益联系起来考虑,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只有对君主来说,“国”和“家”才是一回事。唐王朝从萧瑀这个建议开始,长期讨论这个“封建”的体制问题。柳宗元写的《封建论》可以算是这一争论的理论总结之一。

第一阶段的争论持续了四年多。魏徵的反对意见最直接:隋末动荡,刚刚休养生息恢复一二,就要按封建制瓜分天下,遂有“五不可”之说:比如,推行封建制,则各级诸侯卿大夫都要靠国家俸禄,实际只能靠财政上的厚敛来维持。本来京城及附近地区赋税数量就不算多,你再把京城以外地区都划给诸侯,经费就更不够了。李百药说的也很直接:王朝命运长短自有定数,和封建没有关系。以著名学者颜师古为代表的意见则认为:应该多树诸侯,但要限制每一国的势力,使封建诸国和郡县互相掺杂,以便于控制。

到了贞观五年(631)十一月,李世民表示下诏书表态:皇家宗室与勋贵大臣都应该坐镇地方,并且可以传给子孙。如果没有特别缘故,不得罢黜。命令有关部分研究研究,指定具体实施细则。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