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用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来结束我的演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在他的《奥林匹克回忆录》中,记下了1892年11月25日夜晚所发生的事情,“向世人宣告我恢复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心。我这样做了。”已经中断1500年之久的奥林匹克运动就在那一刻重新焕发了青春。
今天,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绵延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在北京相遇、相识、相知,并将携起手来为人类奉献新的精神财富。
通过体育运动,重振人类的精神力量,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先驱们所追寻的梦想。
北京奥运会第一次明确地以“人文奥运”为旗帜,从而向世人昭示,本届奥运会将致力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使奥林匹克运动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回归
“你像是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顾拜旦
1912年,顾拜旦用这样激情澎湃的文字写下了至今仍被奉为奥林匹克经典的《体育颂》。在他的笔下,体育是美丽、正义、勇敢、荣誉、乐趣、健康、进步与和平的化身,远远超越了单纯竞技所能企及的高度。
“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当年,顾拜旦将他毕生所倡导的奥林匹克运动,视为“早已分离的灵与肉的‘复婚’”。今天,《奥林匹克宪章》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表达着相同的理念。
“其实,以人文精神看待竞技赛事,在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瑜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龙舟竞渡为例,“‘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代诗人卢肇《竞渡诗》中的诗句。你看,在龙舟竞渡中,人们看重的是助威的鼓声如雷掠过天际,龙舟劈浪斩波,浪花如雪,划桨者齐心协力,奋勇争先;人们看重的是哪条龙舟华美,哪条舟上人齐心。人们在呐喊助威声中,享受良辰美景,物我两忘。”
“‘更快、更高、更强’这句奥林匹克格言在今天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它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许多人过去理解的那样——比对手更高、更快、更强。它所强调的,是比过去的自我更高、更快、更强。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获胜,而是参与。”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副教授茹秀英说。
“我的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