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
最新热门    
 
古都承接历史重任 北京奥运:人文之光放异彩

时间:2009-4-18 15:48:29  来源:光明日报
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当年,顾拜旦将他毕生所倡导的奥林匹克运动,视为“早已分离的灵与肉的‘复婚’”。今天,《奥林匹克宪章》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表达着相同的理念。

“其实,以人文精神看待竞技赛事,在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瑜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龙舟竞渡为例,“‘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代诗人卢肇《竞渡诗》中的诗句。你看,在龙舟竞渡中,人们看重的是助威的鼓声如雷掠过天际,龙舟劈浪斩波,浪花如雪,划桨者齐心协力,奋勇争先;人们看重的是哪条龙舟华美,哪条舟上人齐心。人们在呐喊助威声中,享受良辰美景,物我两忘。”

“‘更快、更高、更强’这句奥林匹克格言在今天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它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许多人过去理解的那样——比对手更高、更快、更强。它所强调的,是比过去的自我更高、更快、更强。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获胜,而是参与。”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副教授茹秀英说。

“我的祖国将我从七千英里外的故乡送到这里,不是来让我听发令枪响的,而是让我完成比赛的。”人们也许记不住这位名叫艾哈瓦里的坦桑尼亚马拉松选手的名字,而每每重温起他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留下的这句名言,总让人泪流满面。夜色中他拖着伤腿奋力向前的身影;等待了近四个小时仍不肯离去的观众;当艾哈瓦里进入体育场时,全场观众起立以雷鸣般的掌声向他致敬的场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奥运历史上永恒的经典。

“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奥林匹克宪章》这样写道。

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涌现出艾哈瓦里这样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激励着全世界青年一代在生活中拼搏进取。这其中,也不乏中国人的名字。

1932年7月,在严词拒绝代表伪“满洲国”出赛之后,刘长春踏上了前往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的漫漫旅途。经过22天太平洋上的颠簸,极度疲倦但不言放弃的刘长春,作为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选手出现在赛场上。

中国运动员、中国代表团的出现,在那正遭受内忧外患双重折磨的年代里,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的沈嗣良回国后撰文指出,这一次奥运之旅“无非要表示我们的精神,而美国和其他参赛国之所以热烈欢迎我们这样一个孤孤单单的代表,也就是表示他们重视这种精神。”

“刘长春精神,就是一个人在民族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代表这个民族的精神。我们虽然落后,但我们不甘落后,我们曾经失败,但我们永不失望,中国人勇于竞争,一往无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