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宁波天一阁入选首批全国
圣诞并非耶稣生日 源于
最新热门    
 
对于古籍善本,我们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吗?

时间:2009-4-18 15:49: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速度相比,古籍的修复进度极其缓慢。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1000余万册古籍需要修复,而全国从事该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到100人,年龄集中在40岁~50岁之间,近10年间,这支队伍几乎没有新人加入。凭此人数要想修完全国所有待修古籍,需要1000年。很多收藏单位由此只能任凭古籍自生自灭。古籍修复和研究队伍乏人成了大难题。

古籍修复技术从古书画装裱技艺中发展分化而来,传统修复方法主要是用纸张和糨糊手工修补、装裱,很讲究技巧和时令节气,历来皆是师徒口手相传。而专家指出,现代古籍修复技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早已不再局限于手工的修修补补,非一般工匠所能胜任。

就此,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李德山认为,国家急需对古籍修复人才进行分层培养。“古籍修补术在我国算是一个工种,是最基础的工作,可以由中专、大专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而古籍修复的高级人才,不仅要有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等坚实的专业基础,还要通晓相应的理化知识、文史知识等等,这样的任务,只能由高校来完成。”

东北师大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刘万国对此观点很赞同:“目前,我国还很少有高等院校在本科阶段开设古籍修复专业,未来两三年内,高校即便不能开设专业,也至少应该开设这样一门课程。”

不过,问题似乎不是“加强人才培养”一个环节这么简单。“古籍修复涉及面极广,一般人干不好,可是在图书馆等单位从事古籍保护,只能按工人编制计算,高学历人员不屑一顾。这个矛盾不解决,‘人才荒''难改善。”东北师大图书馆的老工作人员任玲这样认为。

目前,全国有4所大学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古典文献专业,此外,教育部直属的18所高校设有古籍研究所。这些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去向如何?东北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