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于丹说:我以后再也不讲
于丹设坛开讲红色文化 
方文祥
于丹民
方文均
最新热门    
 
于丹方文山说端午:一个节日背后的美食和名字

时间:2009-5-27 23:53:59  来源:扬子晚报

于丹方文山余姚说端午

5月28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两天,朱军及《艺术人生》剧组都在浙江余姚录制特别节目《中国节·端午》,方文山、于丹、王岳川、李汉秋、蔡澜、纪连海、聂卫平七位在各自学术领域造诣非凡的文化学者、专家,从姚江对岸乘舟顺水而至,在主持人朱军的引导下,以论坛的演讲和对话形式,与到场的国外留学生一起对话,互动解读中华文化的节日。本期节目将于端午节当天21:11在CCTV-3《艺术人生》中播出。

蔡澜&于丹:

一个节日背后的美食和名字

端午节吃粽子是习俗,当香港著名电影监制、美食家蔡澜老先生在讲台上,不禁对现场的外国学生说起最好吃的粽子:“在广东东莞的一个小地方有最好吃的粽子,为什么呢?里面包的有蛋黄,有绿豆,还有肥肉。肥肉是浸在蜜糖里面浸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拿出来剁碎了包进粽子,蒸的时候,所有的油都到米里饭里,一口吃下去香得不得了。”蔡老先生三句话不离本行,也算是敬业的美食家。在他的眼里,粽子的种种变化、表现,都是一点一滴累积下来的生活智慧和饮食文化。

于丹教授的演讲可以说是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也许是因为面对国外留学生的缘故,她的语速比平日里慢许多,听起来就有了一些从容的意味。“在读硕士的时候,我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屈原和楚文化。从个人的内心而言,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感谢楚文化,幸亏在中国人的童年时候,有这样一种烂漫的文化,一种哀乐无极的文化,一种恣肆蓬勃、贴近生命和自然的文化,才使我们的性格赋予了幻想……解读一个节日,背后总有几个不朽的名字。我们需要一种文化的底蕴,滋养我们的性情。”

方文山&其他嘉宾:

汉字有独特的美

知道周杰伦的人不一定知道方文山,但如果一说他是《娘子》、《双截棍》、《东风破》、《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的词作者,怕是所有的陌生都会烟消云散的。方文山的演讲内容是汉字文化系统,他说:“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拼音文字,只有汉字是表意文字。拼音文字是字模的结构去拼出意思,所以是听觉的文字,发音的准确度要求比较高。可汉字是视觉的文字,是地表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方文山觉得自己在文字创作上很有依赖感,在长期创作过程中,他感触到汉字那种很独特很特别的美。

既然是论坛,除了演讲,自然少不了追问与回答。朱军在宣布提问开始的时候,说可以一对一指定回答者,也可以提问后由嘉宾推荐回答者,紧接着,现场就是一片热闹。至于北大教授王岳川、中学教师纪连海、围棋大师聂卫平、学者李汉秋究竟在现场都说了什么,又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