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聚焦成都非遗节 羌族瓦
美报:地震后古老羌族文
最新热门    
 
北川羌族历史探源:多样演绎自然之美

时间:2009-6-3 23:27:29  来源:凤凰网历史专稿
新建起来的仍然是碉房。

明朝以后,地方官员大力提倡羌人把传统的碉房改建为木结构房屋,加之受汉文化的影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清代后期开始,北川羌人的住房逐渐发生改变,其审美观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木质房屋逐步取代碉房,成为主要的民居样式。毕竟碉房用石头砌成,房间的面积和采光都受到限制,居住的舒适程度不及木结构房屋。

虽然北川羌人舍弃了碉房,选择了木屋,但潜意识里仍然保持了对石头的偏爱,住房的保坎、隔墙往往都用石头砌成。羌人历来擅长用石头砌墙,他们不用画线,只凭眼力,砌出的石墙平整端直,极其美观。因为有整齐美观的石墙陪衬,这些在川西北山区随处可见的木质民居反而被羌化,显得极富羌族特色。北川地处川西平原向藏东高原的过渡地带,沟壑纵横、地势陡峭,除了沿河地带土地平坦以外,很难有合适的土地修建房屋。羌人往往靠山一方修成一楼一底,同时向山谷方向的坡地延伸,连接一间两楼一底的楼房,其二楼与屋基齐平,几根柱头立在低于屋基两三米的山坡上,老远看去,很是别致,因而被称为吊脚楼。

吊脚楼虽然不是羌人的传统住房,但北川羌人素来爱在房前屋后栽竹植树,木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与周围大山和谐相融,也称得上是极有特色的民居了。

任何地方的民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北川羌族的住房经历了由碉房到吊脚楼的演变,也经历了美的实用性的转变,羌族在几百年前,他们在修建房屋时,垒石而居,实用而安全,在他们的眼里,这就是美,这种美,给了他们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保证,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实行了大团结,以前住了千百年的碉房的美逐步地显得不实用,取而代之的是吊脚楼,甚至于砖混结构的小洋楼,成为羌人住房的新选择,美,在这里体现了她的实用性。

羌族服饰的转变,体现了对美认识的时代性。

最早的时候,羌人用自己种植苎麻、胡麻或火麻,用来织成麻布制作衣服。因为生活在高山密林中,男子每日要外出劳作,所以衣服服饰就要体现结实耐用。远古时代,森林田野常有野兽出没,所以羌人就把男性服装的颜色设计得与自然的色彩相近,既美观,又能保护自己的生命。男子服装的基本色调为白色(麻布本色)、蔚蓝色和黑色。朴素而大方,上身穿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褂或棉夹褂,小腿裹着用羊毛织成的毪子,或者用麻布、棉布制成的绑腿,腰间拴着棉、麻或羊毛织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