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秋听知了叫 蝉诗故事(图)

时间:2009-9-19 11:38:22  来源:今晚报

 

蝉 广州日报 资料图片

 

    平心而论,知了的叫声不如蟋蟀悦耳。知了学名叫蝉,因它的叫声音高而长,有知——了——的拉长音,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俗名。知了的叫声正像声带有缺陷的人,存有先天不足,一是太单调,一单调就觉得枯燥;二是从夏到秋,越是干热的正午它叫得越欢,让人燥上生躁。所以,前几年高考时节有高考生家长“报警”,说考场外知了叫声干扰考试,请给予驱赶,这桩公案虽说不是偏见便是偏激,但也读出耳朵“不高兴”。

    知了叫又叫蝉鸣、蝉唱、蝉啼,最常用的词是蝉噪,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声音世界里,噪音生燥。燥而心躁,而树林里蝉噪反而让环境更静谧了,奇怪吧?倘能理解了这句诗,大概可以秋来听听知了叫了。

    音乐为何动听?在此借用宋人的一首咏鸟的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如山间自在啼。”声音婉转高低错落富有韵致,同时还得是自然状态,达此境界便是音乐,人都喜闻乐听。而蝉鸣的致命处恰恰缺少这些“元素”,不仅不爱听甚至生出厌恶。

    在《诗人玉屑》中记载,陆蒙做晋陵太守,喜欢做诗。在幕僚中有一个人专好讲同事的坏话,给上司打“小报告”。一天听到蝉声,他请陆蒙作蝉诗,陆借题发挥写道:“绿阴深处汝行藏,风露从来是稻粱。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应回首顾螳螂。”藏在阴暗之处弄些风言风语,不要依仗站在高枝上随意“高唱”,一定要知道,“螳螂捕蝉”的道理,有所“顾忌”是生物生存必需的常识。

    蝉鸣是高八度的,声调高调门高被人讥之为“唱高调”,其实,无事静下心来听听知了叫,开始觉得空洞乏味,最后听得你心烦意乱,心浮气躁就不得禅机了。若真能听下去了,进而充耳不闻了,就进入颇高的层面了。正像现代科学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