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秋听知了叫 蝉诗故事(图)

时间:2009-9-19 11:38:22  来源:今晚报
研究人类睡眠有一典型的例证,“父亲一方面可以在电闪雷鸣的暴风雨中入睡,同时又能被婴儿轻微的呜咽声唤醒。”有些强音我们常常充耳不闻,有些弱音反而能“震耳欲聋“。同样是蝉鸣,进入耳鼓之后常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郭嵩焘道光丁未进士,官做到兵部侍郎,但生性耿直,好危言激论,这颇似这知了叫,一味高亢,不管人喜听还是厌听。于是他的好友做过知县的龙汝霖专作《闻蝉》诗规劝,诗云:“商气满天地,金飙生汝凉。撩人秋意聒,忤梦怨声长。畏湿愁露重,知时熟稻粱。隐情良自惜,莫忘有螳螂。”诗意十分明了,在逐渐阴冷的秋季大环境里何必喋喋不休呢,有些不该说的话不必讲的隐情缄口敛声,小心身后的“螳螂”。而郭嵩焘马上步原韵“回敬”两首,其中“饱谙蝉意味,坐日对苍凉。天地一声肃,楼台万柳长。杳冥通碧落,惨澹梦黄粱。吟啸耽高洁,无劳臂引螂。”郭嵩焘曾出使英国,认为学务有用,不屑文艺,讲话直来直去“无所迁饰,虽致尤吝不悔”,诗中表露自己胸襟坦荡,就是说,观点不加掩饰,即使遭到“螳臂”,也要“吟啸”一曲“高洁之歌”。

    古往今来,我们都太爱听委婉绵软之音了,其声柔缓迂回,就像“温水煮蛙”,及到眼迷心醉瘫倒为止。然而,戆直高亢的知了叫让“天地一声肃”,用一声之正压倒噪音而使天地肃静。唐代名臣虞世南一首《蝉》诗,成为古今提炼知了叫声真谛的最强音:“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站在高处不仅看得远声音传播得也远,这些不是靠时尚之风时髦之风的拂送。听知了叫,让多少诗人文士各怀清想各有妙思,“想象是灵魂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我们的心扉向沉静深邃打开时,或许就能容纳下盛夏清秋的知了叫,从中听出寂静,从中悟出高远。尤其在水泥森林的大都市,“鹤盘远翅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蝉鸣渐行渐远,渐行渐稀,快成稀缺资源了,所以,秋来知了叫,还是听听好。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