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当年林海音“自废武功”
遥想当年国庆游行
遥想当年广固城
杨虎城老部下回忆当年看
远征军老兵:没有一个人
保镖回忆录透露:希特勒
流光溢彩恭王府 和珅当
扬州串联海陆丝路 当年
王军霞谈当年往事:出走
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 当
最新热门    
 
谁识当年郑板桥(图)

时间:2009-9-23 16:58:40  来源:香港文汇报

 

    郑板桥一生有两个坎:三十岁时,离开蜗居多年的乡村,进城打工;五十岁时,庸俗了一把,跻身官场。

    郑板桥家庭成分看似不错,一家三代都是知识分子,屡出秀才,算得上“书香门第”。其实呢,板桥家和乡里乡亲一样,穷得叮当响。郑板桥曾写信给兄弟说:“俺家还存有上辈人留下的奴仆的卖身契,要是找到他们后代,继续为俺家服务,也不是没道理,但是,我不做这样的事。”板桥不做阿Q,还敢自揭家丑,说祖辈还当过叫花子呢,贫穷不是耻辱,倒追几代,谁家没贫穷过?敢认穷,这是郑板桥的本事,不甘于穷,这是郑板桥的骨气。

    于是,三十岁这年,潜龙出渊,郑板桥告别教书生涯,闯入豪华大都市,辗转于扬州诸地。他写诗自述:“郑生三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这时的郑板桥,真个是乡巴佬进城,四处碰壁,除了会吟诗作画,他一无所长。而诗人、画匠,在藏龙卧虎的扬州俯拾即是。板桥举目四顾皆茫然,初进城的热情和自信,在一山还比一山高的现实面前消失殆尽。“亲不亲,故乡人”,现在连生存都成问题,郑板桥没辙了,只好求助于老乡──老乡也生存维艰,堕入风尘,但善良宛如珍珠,在淤泥中愈发光亮,她们尽力帮助这个落魄的才子,哪怕是只能帮他缝洗衣裳。

    十年扬州梦,几多辛酸泪。郑板桥风雨街头,靠写字、画画维持生计。他本是个孤傲之人,难以合群,因为困窘,他特别自尊而敏感,甚至常常自觉形秽,因为才华,他又特别自负而清高,遍视天下无敌手。他曾说:人言作画,必称李鳝,人言作文,必称板桥。一个乡村穷秀才,能与扬州画坛大师比肩,是郑板桥最得意处。但个中滋味、背后艰辛,旁人岂能体会得来。那时的扬州,高手如云,有人擅画虾,有人擅画虎,有人擅画肖像,各有专长,难分上下。字画若无独特之处,谁人问津?字画卖不出去,一家子人如何糊口?郑板桥时时为生计所迫,苦苦寻觅出路。他饿肚子上阵,潜心琢磨技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数十年之功,终于练就“盖世武功”:诗书画三绝。天不断才人之路,板桥得以与李鳝齐名,从落魄秀才变成艺术大师,从走投无路到能立足扬州,全靠自己长本事,一步一步奋斗出来。

 
    郑板桥说自己:“初极贫,后亦稍稍富贵,富贵后亦稍稍贫”,一生处在这种半饥不饱、捉襟见肘的拮据状态。尽管声名渐起,但是,他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很大的改善,赚得一分钱,得寄给家里妻小,得周济亲朋乡邻。比不得今天,人一出名猪一壮,自有屠夫上门出高价谈买卖。郑板桥做的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实在生意,遇到知心朋友还免费赠送书画,材料费自己倒贴。那些有钱的主儿上门来买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