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邓小平爱读《聊斋志异》
聊斋手稿为何只剩半部 
最新热门    
 
《聊斋志异》手稿与刻本琐谈(图)

时间:2009-10-10 22:25:07  来源:香港文汇报

 

    蒲松龄在世时,将《聊斋志异》最后一卷誊清后,共四函八册,分藏在两只樟木匣子里,做为蒲家的传家之宝封存密室,嘱其子孙善自珍藏,不得遗失。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山东连年灾荒,蒲氏七世孙价人携家眷“闯关东”移居沈阳,《聊斋志异》原稿随身带出,蒲价人一家三代,辗转于山东淄川和辽宁沈阳、西丰三地,家藏《聊斋志异》手稿达85年之久,最终从蒲文珊手中将半部手稿交给了国家。

    考《蒲氏世谱》可知,蒲文珊为蒲松龄的10世族孙,是携手稿到东北的蒲价人之子蒲英灏的儿子。蒲文珊对《聊斋志异》的珍视胜过其父。民国20年(1931年)春,奉天省图书馆馆长袁金铠,得知手稿之事,就商量借选印。蒲文珊认为影印是一项善举,便亲自携带手稿前去与袁金铠面议。后由袁会同当时的吉林省省长王维宙组成一个《聊斋志异》原稿审核委员会承担编审事宜。手稿原稿存入奉天银行保管。由于“9.18”事变,选印之事一度搁置。到1933年夏,共选出有王士祯评语的14篇,刻印本未收入的10篇共24篇,题为《选印聊斋志异原稿》刊印。后来,已任伪满洲国参议的袁金铠与伪满奉天中央银行行长陈漱六,想购买手稿,被蒲文珊拒绝。

    蒲文珊保存手稿期间,遭遇过一次劫难。1948年冬,幸亏当时一个叫刘伯涛的县政府秘书从中周旋倾力相助,才把蒲文珊保存的《聊斋志异》半部手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