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北川羌族历史探源:多样
文化探源:门神尉迟敬德
梁羽生探源中国武侠小说
最新热门    
 
雕虫探源(图)

时间:2009-10-24 11:08:11  来源:光明日报
>
    《御览》引作“无雕斫之巧。”?这显然是后人不知“雕虫”本义,妄改之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阮公《咏怀》,神至之笔。观其抒写,直取自然,初非琢炼之劳,吐以匠心之感。”吕德申说:“阮籍咏怀诗多用比兴手法,意义隐晦曲折,但不刻意雕琢。”两位先生据文义,把“雕虫”理解为“雕琢”、“琢炼”,甚为允当。

    唐宋以下,“雕虫”之本义则晦隐难辨,偶有得其义者。

    (15)唐权德舆《答柳福州书》云:“近者祖习绮靡,过于雕虫”。

    (16)唐李百药《北齐书》卷三十六《邢邵列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上举二例中“雕虫”若释为“雕写虫书”,则不词。“雕饰”义甚显。

    古人听音记字,喜欢写成浅显顺口的形象化语词,通俗而易解。如:“馋"写作"馋虫"("馋”本是并列结构,形容贪婪。因“”不常见,故后人误写成“虫”,变为了偏正结构)。故“彤镂”写作“虫镂”、“雕彤”写作“雕虫”。呜呼!“彤”有“文饰”义,古注中未发,复假借为“虫”,本义难求也。

    “虫”训“雕饰”,“雕虫篆刻”可释为“雕章凿句,堆砌辞藻”,即如《汉书》所言“丽靡之辞,闳侈巨衍”,扬雄少时,喜欢“沈博绝丽之文”,心尚“弘丽温雅”之赋。故有此感慨:“童子雕虫篆刻。”即:“少年时喜欢雕章凿句,堆砌辞藻(写了些大赋)”,文义甚相契合。(若释为“写赋是学童所为的小技小道,”顿显迂曲。)于是扬雄又云:

    讽乎!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法言·吾子》)

    扬雄继以形象化的比喻,或曰:雾縠之组丽。曰:女工之蠹矣。(同上)

    縠轻盈华丽,故能招人喜欢,赋也一样,如果不铺张,没有文采,怎能招人喜欢呢?回答说:正因为过分追求华丽,所以成了破坏女工之蠹。言外之意,雕虫篆刻,堆砌辞藻,是著书之蠹。此文上言“雕虫篆刻”,故下言“雾縠之组丽”,文义畅达。若作“雕写虫书和刻符”解,则与下文义不相属矣。

    “雕虫篆刻”或作“彫琢刻镂”、“彫文刻镂”。

    (17)《说苑·反质》:“宫墙文画,彫琢刻镂。”

    (18)《说苑·反质》:“彫文刻镂,害农事者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

    我们非常兴奋地注意到:刘向以“彫文刻镂”对言“锦绣纂组”,批评这些做法是饥寒之本原。扬雄笔法与此文极其相似,以“雕虫篆刻”对言“雾縠之组丽”。只不过,刘向用的是本义,指建筑上的雕饰,而扬雄用的是引申义,指对文章的雕饰。

    综之,我们不但从词义上探源“雕虫”出自《荀子·大略》,从词义发展的角度证明了“雕虫”在历代意义的相承(刘宋裴子野的《雕虫论》、南朝梁钟嵘的“无雕虫之功”、唐权德舆的:“过于雕虫”),而且从扬雄的写作手法上溯源至刘向的《说苑》,故无论从词义发展演变的角度看,还是创作手法都可以证明“雕虫”是“雕饰”的意思。

    王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