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迷信之一种:晚清的义和团(图) |
 |
时间:2009-11-4 19:26:40 来源:香港文汇报
|
|
|
安慰的方式。比如说一个人,总不能每天都想着“天下乌鸦一般黑”吧?!如果一个人精神上老处于这种状态,估计很快就要崩溃了。所以,很多时候,大家是希望现实当中真的有一个“有道明君”带领大家奔向所谓康庄大道的。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总是期望能够有一个清官或皇帝来为他们“做主”的。很显然,这里面,有一种叫做“开明专制”的动人说辞在起作用。
因为这种希望的存在,历史就表现出一种非常有趣的悖论:越是黑暗的时代,名声清廉的官员影响就越大;越是暗无天日的时代,大家对清官和皇帝的期望值就越高。这种期望,一直持续到土崩瓦解为止。
不过,很多人毕生都没有想到的是:之所以有种种地方上的黑暗存在,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当家人”,在于专制和皇权。否则,钟九们也就没有必要起来造反了。那些相信“皇帝的经是好经”的人,绝大多数对政治缺乏一种客观的了解。他们认为,现实中的统治者也就是戏文里的统治者,不是白脸就是黑脸。不过,现实似乎绝非如此。
1898年10月,山东义和拳首领赵三多、阎书勤在冠县发动起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当年的《义和团告白》中说:“保护中原,驱逐洋寇”,而《马兰村坎字团告示》中则说:“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访”。当年的那些人,在面临外侮的情况下,期望最终能够与朝廷联起手来,一致对抗西方人的侵略。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慈禧太后看清了这些人的实力以后,转而就出卖了他们。
对“有道明君”或所谓“开明专制”的死心塌地,当然也是一种迷信了。
上一页 [1]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