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追寻杜甫的良渚履痕(图
历史密码:杜甫在诗中竟
成都恢复祭祀“诗圣”杜
湖北大冶发现杜甫第四十
杜 甫
杜甫之死
杜甫草堂
杜甫写 诗史
杜甫
最新热门    
 
杜甫伯父杜并是个血性男儿(图)

时间:2009-11-24 13:12:16  来源:大河报
 

 

杜并墓志铭局部

 

    编撰于1936年的《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承接清代原志断代的内容,追溯前朝,详尽记录了自嘉庆末年到清廷覆灭前近百年西安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堪称近代西安历史的百科全书。其中第十二卷《金石考》,摘要记述了在西安发现的《京兆男子杜并墓志铭》的主要内容,这是研究杜甫祖辈和父辈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杜并系诗圣杜甫的伯父,是深受武则天赏识的著名诗人杜审言的长子。他性情刚正,忠勇孝烈,年仅十六岁,为了替父洗雪不白之冤而以死抗争,倒毙于乱刃之下。新旧《唐书·杜审言传》对此均有记载,只是太过简略,且有疏误。因此,墓志铭的发现,庶可补正史料的阙漏。

    杜审言(约645年~约708年),字必简,晋征南将军杜预的后裔。他工书翰,善为五言诗,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杜审言最大的建树是将“五言排律体”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杜审言年轻时,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考中进士,被委派到隰城县(今山西汾阳)任县尉。由于颇有诗名,大约十年后就入朝为官,虽品序不高,却可伴驾左右,得以赐宴赋诗,君臣唱和,甚为幸事。杜审言流传下来的诗作不多,《全唐诗》收录四十三首,其中“应制诗”占相当比重,如《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685年除夕),就是其初次入朝的佐证。

    新旧《唐书》都有关于杜审言“恃才謇傲”的记载,并列举了他在“考功”预选评判后愤然评价文友苏味道行状的故事。唐制,无论中央或地方官吏,每年必须具一分“行状”(述职报告)到吏部,详言功过是非,由考功郎中和员外郎分别组织人员审阅并朱笔评判,然后提交吏部,作为对各级官员考核和升迁任用的依据。由于官员众多,行状的审阅评判就是一件浩繁工程,工作人员按“监考使”、“校考使”和“知考使”各司其职。这时的杜审言,可能担任“校考使”,不过八九品的小官。而与自己诗文齐名却比自己年轻的苏味道(648年~705年),已升至天官侍郎——吏部侍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吏部为天官——不但是正四品的大员,而且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考功”归吏部管辖)。评判结束,也许是不能苟同于苏味道“圆通”的作风吧,杜审言对人说:“苏味道必死无疑!”旁边的人大吃一惊,探问其故,杜审言直言不讳说:“明天他一看到我对他行状的评判,必然羞愧而死!”

    然而,杜审言估计错了。他毕竟只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诗人,而非深谙权谋的政客。此后,遇事模棱两可,有“苏模棱”之称的苏味道不但没有降职,反而青云直上,两度攀上宰相高位,直达中国封建社会人臣的顶端。敢于谏诤的杜审言呢,不得不离开京师,几经变迁,“累转”为洛阳县丞。诗人无奈,遥望长安,发出了“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除夜有怀》)的嗟叹。

    到了地方,杜审言的命运更为不妙。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他因公事牵连被贬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在这里,他嫉恶如仇的性格为结党营私者所不容。司马周季童听信司户郭若讷的谗言,罗织了他许多罪名,投入监狱,将欲杀之。正当司马大人在府衙内大摆宴席和群党觥筹交错之时,杜审言十六岁的长子杜并身藏利刃,趁混乱嘈杂,潜入府内,刺杀周季童于座椅之上。他视死如归,期望杀身成仁,代父受过。当即,党羽们一拥而上,将杜并活活砍死。司马周季童临终前仰天叹息:“我真不知杜审言有这样的孝子,都是郭若讷妖言惑众,误我至此!”此后,杜审言被免职免罪,悻悻然回到洛阳。三年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