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光绪皇帝向左,明治天皇
清光绪仿明五彩炉
慈禧哪点不如维多利亚女
慈禧与武则天的最大不同
史海揭秘为慈禧照相的中
庚子年间中国光绪皇帝与
光绪皇帝的维新变法为何
光绪年间罕见大旱 罪魁
慈禧曾认为光绪是合格皇
光绪年间的一起替身案
最新热门    
 
光绪慈禧相继去世 美国对华态度为何转向暧昧(图)

时间:2009-11-27 11:44:11  来源:网易
。”其第二道电文称:“大清国嗣皇帝敬致国电于大美国大伯理玺天德:邦家不造,迭遭愍凶。本月二十二日,朕之圣祖母大行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仙驾升遐,呼抢哀号,何其有极。伏念大行太皇太后慈德,薄海同钦,凡我友邦,理应讣告。中国与贵国睦谊夙敦,大伯理玺天德闻之,自必同深感悼。谨此哀电奉闻。”11月29日(11月初六日),摄政王政府分别通过外务部和清朝驻美公使伍廷芳照会柔克义和美国政府,通报朝廷择定十一月初九日辛卯午初初刻举行登基典礼。

    暂且撇开清朝官方关于光绪之死说法的真实性不谈,清朝宫廷将光绪和慈禧太后之死及权力的转移如此急切地不但向国内臣民公布,而且通告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目的显然为了消除中外有关光绪之死的各种猜疑,争取新皇帝尽快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同时,清朝官方的做法也表明,清朝专制统治末年宫闱围绕皇帝生老病死而展开的政治权力斗争已与以往的历史有所不同,它不但受制于王朝体制,而且也受外国列强态度的制约。


    二、美国政府的反应

    对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逝以及溥仪继任皇位,美国政府刚开始时持谨慎态度。在接到有关清廷政情的最新消息后,美国政府虽然于11月16日复电对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病逝表示吊唁,称:“惊闻大行大皇帝龙驭上宾,复闻大行太皇后随于次日亦仙驭升遐,贵国迭遭大变,嗣皇帝与臣民共罹愍凶,本总统与本国臣民同深感悼。兹惟望嗣皇帝深信我两国休戚相关之意,俾彼此友睦情形较往昔更加敦笃。”但对光绪皇帝病逝的原因还是有些猜疑,对清廷决定由3岁的溥仪继任皇位也有所保留,并没有立即予以承认。16日,国务卿罗脱在给伍廷芳当日的回复中,仅表示收到通报的内容,未做任何表态。

    根据美国国务院档案显示,当时美国政府对清廷因光绪帝之死而出现的权力变动未做表态,可能与康有为的电报有关。在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的同一天,在美洲的康有为就给罗斯福总统拍去一份电报,指责袁世凯谋害光绪帝,变换君主,扰乱中国,请求罗斯福总统致电北京,联合所有其他国家,不予承认。由于康有为与罗斯福总统此前有过接触, 1905年康有为访问美国期间,罗斯福总统曾两次(6月15日和24日)邀请康有为到白宫讨论美国排华法令问题。1906年1月30日,康有为又在墨西哥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共26页打印纸约6000字的长信,就美国对待华人问题提出建议。因此,康有为11月14日的电报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就电报的内容分别征求国务院远东处和驻华公使柔克义的意见。11月17日,远东处就康有为电报内容给助理国务卿培根写了一份报告,在简要叙述自戊戌变法以来光绪帝和西太后之间的权力斗争及康有为和袁世凯的关系后,认为康有为电报的内容并非没有可能,指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康有为电报指责袁世凯谋害皇上,表面来看是很有可能性的,因为一旦西太后死后光绪帝真正接掌权力,就意味袁世凯官宦生涯的完结。

    但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无意追究光绪皇帝的死因,从加强美国在清廷的影响力,反对美国政府与康有为接触。24日,柔克义电复国务院,对康有为其人完全做了否定性的评价,明确表示:“康有为在这里没有任何位置或势力,昨天袁世凯告诉我,康除了会冗长的演讲外,没有任何实际东西。我不希望再提到他,这会引起人们的误解。”次日,柔克义又写信汇报调查情况,称:就康有为目前的地位和影响是否对中国政府有所作用问题,调查这里的官员和外国人,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相同的———康有为在中国没有追随着,他在1898年对光绪帝的影响现在被认为不利于真正的改革。人们承认他是一位高雅的、令人喜欢的演说家,但毫无实际价值。广东人也对他有强烈的反感,他们指控他从居住海外的同乡人中敛财。受柔克义观点的影响,此后美国政府对130康有为的意见就不再予以理会。11月30日,康有为再次致电罗斯福总统,称袁世凯正在利用皇太后破坏世界和平,请求罗斯福电令美国驻京公使与醇亲王举行私人会晤,用军队保护自己,并秘密移居美国使馆。对此,国务院未做任何反应。

    另外,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时国内形势虽然相对平静,但当时中国国内产生的一些传言及11月9日安徽安庆发生的革命党人熊成基起义,也使美国政府对溥仪继任皇位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持谨慎态度。美国国务院远东处在11月17日的报告中就根据有关来自北京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