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古塔阅尽千年兴废

时间:2009-11-28 11:16:42  来源:大河报
列传》后,《循吏传》成为历代史书不可或缺、光彩动人的组成部分。史家对循吏的选择标准极为严格,《宋史·循吏传》只收入12人,赵尚宽、高赋都跻身其中,足见他们治理唐州政绩之突出。班固说,循吏“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也就是说,循吏之好,好在一心“为民”,时时处处为百姓“兴利”,并竭力“富之”,让其过上富裕生活。以此标准看,赵尚宽、高赋被列为循吏,都是实至名归。

    高赋接任后,沿着赵尚宽开辟的繁华之路继续前行,《宋史》说,高赋“徙唐州,州田经百年旷不耕,前守赵尚宽垦不遗力,而榛莽者尚多。赋继其后,益募两河流民,计口给田使耕,作陂堰四十四”。赵尚宽为复兴唐州,不遗余力地努力了五年,但百多年的荒芜,不是五年时间就能全部改变的,唐州“榛莽者尚多”,高赋继续兴修水利,招募流民,政绩卓然。三年任期满后,他也像赵尚宽一样,被破例留任,并且“再满再留”,在唐州干了八九年。在他卸任时,唐州耕地增加31300多顷,户增11380,每年税收增加22257缗。皇帝专门为他下诏褒谕,“宣布治状以劝天下”,这份诏书是王安石起草,后来收入《临川先生文集》:“召杜(指西汉召信臣、杜诗)南阳,世称循吏。其亡久矣,朕尚思之。卿招怀饥流,垦辟荒梗,缮修陂  ,绩效具昭。前人之良,何以逮此?阅奏赞美,不忘于心。”这评价,大约是皇帝能给臣下的最高赞誉了。

    高赋之后,苏涓继任唐州知州,此人史书无传,但其兴修水利之功也很卓著。他“委陈实修于唐州造虹桥,架过河道,引水入东召渠,灌注九子等十五陂。则二百里之间终冬水利均浃”。

    在朝廷的鼓励支持下,唐州连续出现三任能力卓著、事业心强的官员,使该地走出百多年的衰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该地农业迅速复兴,人口迅速增长,并因此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和水陆交通的发达。从而出现全面的振兴,成为全国瞩目的繁华大州。至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唐州已有主户21758,客户11243;到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唐州已拥有89955户,超过唐代唐州最高户数的两倍,成为全国知名的上等州郡。就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中,规模宏大的泗洲塔得以兴建。

    泗洲塔原是菩提寺内的建筑。菩提寺大约始建于晚唐,因唐州凋敝,该寺原来规模甚小,随着唐州经济的复兴,和尚们也燃起勃勃雄心,决心大举化缘募捐,扩建寺院,以宏大的建筑,展现佛法的庄严神圣。

    扩建后的菩提寺拥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大型建筑,而最宏大的建筑,就是泗洲塔。关于泗洲之名,有人说是当年淮河下游的泗州发大水,淹死很多人,有高僧哀怜溺死的鬼魂无所凭依,因此招游魂聚集此地,建塔以镇之,消禳灾殃。唐河文史研究者申光亚先生认为,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泗州与泗洲,尚有一字之差,且招游魂于千里之外,显然荒诞不经。据文物专家考证,当初募资主持修建该塔的高僧法名泗洲和尚,泗洲塔当因此得名。

    菩提寺扩建后,很快名声远扬,后来曾被誉为“豫南第一名寺”。泗洲塔则另有一段奇景,塔顶不定期会出现烟雾,有时呈蘑菇状团聚,有时轻纱般随风飘荡,丝丝缕缕,环绕不去,“古塔凌烟”成为旧时唐河“八大景”之一,为人津津乐道。“古塔凌烟”近些年还出现过,一次在1990年农历八月十五,间断7天,每次半小时左右;一次在1999年农历正月初二,上午九点多,烟雾绕塔弥漫。至于该景观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