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当佛陀遇到阿波罗(图)

时间:2009-12-8 12:38:1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哈达佛陀头像,约创作于4或5世纪,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巴基斯坦的哈达地区,后期犍陀罗艺术的代表。线条匀称、自然柔美,既富于希腊风格,又不失东方韵味,被称作“东方的阿波罗头像”。

    ▲王子菩萨像,约创作于公元2世纪中叶,现藏巴黎吉梅博物馆。表现尚未出家的悉达多太子的形象,高贵的气派、俊雅的姿态和豪华的服饰,酷似贵霜王子。
 

    亚历山大东征与贵霜人西进,在时间上相差几个世纪,但是当他们的脚印在印度河流域重叠,东西方文明之间真正的交汇点出现了,这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的相遇。

    ■从“天竺”到“印度”,不仅是翻译问题,更牵涉到复杂的历史

    中国古籍中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史记·大宛传》中,书中将“印度”称为“身毒国”,而至唐代则多称之为“天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从今正音,宜云印度。”

    玄奘将“天竺”正音为“印度”,我们一般都会认为他是依照梵语,其实并非如此。天竺、身毒、天毒、贤豆等都是波斯语“Hindu”的同音异译,波斯语中的Hindu是从梵语的Sindhu变音而来,而希腊人又将波斯语变音为Indu。这个词的本意是“信度河”(即印度河),后来则延伸为印度河流域或印度河流经的国度。从正音的角度看,玄奘依据更多的应该是Indu而不是Sindhu。从“天竺”到“印度”,看似中国古代翻译中的问题,实则牵涉到复杂的历史问题。

    无论是对玄奘还是对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前425)来说,“印度”一词指代的实际上是印度河流域(以今日的巴基斯坦为主),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印度是很不相同的。

    印度的东、南、西三面是大海,北部是雪山,四周有天然的屏障,只有西北部有一处低的缺口,古代所有的外来者都是从这个缺口进入印度,早期的雅利安人如此,后来的波斯人、希腊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也都是如此,我国的玄奘亦然。

    继雅利安人之后侵入印度河流域的是波斯人,在大流士执政期间(公元前522-公元前486年),波斯帝国的版图东起印度河,西至地中海与埃及。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