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高紫峰与高毓浵事略

时间:2009-12-12 10:59:45  来源:天津日报
    在清朝,经咸丰、道光、光绪以至宣统,小王庄镇小苏庄村出了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这就是至今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广西巡抚高崇基和翰林院编修高潜子。岁月不居,历史沿革,虽然在大港和静海地区有一些他们的传说,但因参考资料甚少,使这一地区历史文化中的浓笔重彩尘封得鲜为人知。近年,笔者有幸得瞻大港高氏家谱,并主持编辑了《静海高崇基墓誌铭底本》和《潜公手稿》,才大概知道了二公的一些事迹。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大港地区的历史和曾经出现的历史人物,传承优秀文化,建设现代文明,故将高紫峰与高潜子二公之事略述于后。

    高紫峰(官至广西巡抚)与高潜子(官至翰林院编修),皆生于滨海新区大港小王庄镇小苏庄村,为东树深高姓,清时参加科举,俱进士及第。二公为亲叔侄关系,其先祖世居山东青州益都蓝柳树庄,自明朝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燕藩就封,其先祖从燕王(朱棣)北来。初定居今小王庄镇南和顺庄,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迁居东树深庄,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36年)迁居小苏庄村。

    高紫峰事略

    高崇基(字紫峰)(公元1822—1888年),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考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广西巡抚。静海旧县志有传。因小苏庄划归大港,静海新县志未列入。

    高崇基少年聪明,其墓志铭中称:“生有异禀,七岁能诗,乡里号神童”。

    高崇基出身地主家庭,祖父高廷锡,其父名霖园,生子五人,崇基排行第二。高崇基的大哥少亡,他本人执着科举。家中缺少当家人,致使家业“日替(衰)”,迨其父死后,不能为葬,以旧田质之里中,始克成礼。咸丰八年(1858年),父丧服阕(满),出任山西寿阳县知县。时值陕西回民起义动乱,寿阳为出征要道,“首当其冲,往往兵至,索车不得,閧堂塞署,至于殴役而尤未能已,公独从容应之,军以不譁。”反映了当时清军纪律的松驰、混乱情景。高崇基在寿阳任县令七年,有“民情爱戴,颇著循声”的好评。

    同治二年(1863年)沈桂芬任山西巡抚,“耳(闻)公名,调补介休”。公“下车之始,以三日决牍二百,至一月遂决牍千余,一邑惊之若神。”该县滨临汾河,沿岸农田因“河迁徙无定,或失粮而尚纳其空税(无地交税),介人苦之。”“公乃召绅耆之有望者,率里胥(乡镇干部)周视河干。以田为经,以人为纬,编造鱼鳞清册,阡陌了然。既成后,亲赴各乡,按册抽查,有影射,立发其覆,皆相顾失色。大府闻之,取其法,行之通省,以为矩矱。”

    同治四年(1865年)调凤台县训练团练防捻军受到清廷赏识。“同治六年以卓异赴部引见”,受到同治帝的接见,命回任候升。十月陕捻军张宗禹部图援山东捻军,由陕西宜川渡河,“破吉州,扰平阳,乘势北上,太原告警。统兵者知公素得民志,檄带乡兵,防于韩侯岭,以当北路。公乃治守具,环城皆置炮,约绅民以死守,而自赴防所。邑人气壮,贼以宵遁。”地方上为他竖立了“功德碑”。高崇基以防捻有功,调阳曲令。“公既至阳曲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