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高紫峰与高毓浵事略

时间:2009-12-12 10:59:45  来源:天津日报
,以其地为诸邑冠,应接倍繁,官斯土者,每勤于应对周旋,而案牍或委之幕宾,乃力返其辙,悉手自披阅,如在介时。三年无留牍,刑为之措。”

    同治十年(1871),左宗棠任山西巡抚,奉请升知府。光绪元年,补授安徽宁国知府。“履任五日,而有建平教堂之案。公声色不动,出以持平,民教皆帖服。旋又以土著与客民交閧,将为变。有议请省会发兵者,公不可,曰:是因乱而愈扰之也。乃立拘两造到案,剀切剖谕,欣服,至欲醵金制匾,盖以致颂。公谢之曰:‘尔曹各相敦睦,不生事端,即所以报我,不在外观之饰也。’土客皆感叹而去。”安徽建平教案,及土著人与客家人的斗争,史俱缺载,可补近代史之缺。

    光绪八年(1881),当时张之洞任山西巡抚,“以晋藩库欵,自道光二十八年后(1848年),从未清理,端绪庞杂,思所以理而治之者,莫如公。复请于朝,调公往。”“时军务甫平,劳来安集,所待以举者既多”,“且盐池(解盐为中国四大盐场之一)之利为晋中根本,乃兼委以善后营务、盐法各事。”对这三大任务,高崇基“俱克尽厥职”顺利完成。光绪九年(1882年)以候补道署(代理)布政使。高崇基“用人理财,皆殚精竭思,审慎至再而后发。”有较强的办事能力,张之洞“倚之若左右手”。光绪十年(1883年),由河东道,升任按察使,翌年又升布政使,连升三级,受到光绪皇帝的接见。回任后“公益黾勉,巨细必亲,甚至漏下犹未就寝。”工作十分勤劳。

    光绪十二年(1885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调高任广东布政使。广东珠江沿岸农家,也有类似汾河沿岸无地纳粮的情况。他将介休成功的经验,用于广东,收到更大的效果。“粤之近江沙田,水至则江,水落则尽为膏腴,富绅攘有其利而税多不输,官府欲止之,无如何也。公至清丈,法如介休之河田,而每年升科多至数十万,藩库赖以不匮。”张之洞将此事上报朝廷。解放后所编的近代史籍中对此有所记载。

    在广东高崇基十分注重整顿吏治,培养管理人材。“粤地风俗侈靡,藩库度支浩繁,或入不敷出,所恃者转以厘金为大宗。亲其事者,动视为利薮,且因缘为奸。公洞察其隐,严定比较章程,汰各厂陋规而增局员薪水,以养其廉。公别黜陟,严而不苛,积习为之一变。”在任布政使期间,正值中法战争,他在广东稳定财政收入,对这次战争的支持起到一定的作用。张之洞在山西、两广取得政绩,高崇基是有一定的功劳的。

    高崇基为官三十一年,由县令逐步升到巡抚,是清末一个少见的清官。清朝末年,我国封建王朝处于崩溃的边缘,官吏腐败风气不堪言状。官僚贪污的钱财,必在其家乡建府第、置田产。所谓:“一任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是妇孺皆知的常事,何况一个封疆大吏!他为官勤政廉洁,到去世时像一名穷读书人,连一点积蓄都没有。而高崇基所任官职,皆是实权在手,特别是曾任山西、广东两地布政使,那里是清朝最大的“肥缺”,贿赂动辄万两白银。高崇基“及其薨也,官署无箧衍之蓄,萧然幞被,不异儒素,无论官与绅,识与不识,见之者皆为酸鼻”,“黄童白叟,皆传口碑”。他关心百姓,公平、公正地断案有“民情爱戴,颇著循声”的好评;他注重文化教育,在安徽“重建谢脁楼,延郡中文士,觞咏其间,而亲课书院生童,且增其膏火,以资鼓励”;他注重吏治,政声非常好。张之万(张之洞的大哥)在其撰写的墓志铭中称:“反复推论欲求一间而不可得,其亦可为一代之完人矣。”他同时代的人写过一首诗:“晋野皖山志荩臣,瘴雨蛮烟庆生辰。反复推论无一间,张公深许是完人。”今人对高崇基也有评价。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任所长、离休干部赵地先生在墓志铭的跋中称:“高崇基一生,以身作则,‘俭以化俗,清以持躬,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是封建社会难得的清官,可与康熙朝之‘天下第一廉官’于成龙媲美。而腐败透顶的慈禧王朝不可能表扬一个清官,否则益彰其丑。谓余不信,请看寓居天津各租界,北洋军阀时,下野省长之豪宅。(待续)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