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沧海桑田:袁世凯孙女袁
最新热门    
 
沧海桑田造就鄱阳湖(图)

时间:2009-12-25 9:58:32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鄱阳山所接,兼有鄱阳之称。”它说明隋朝时鄱阳湖的大水面已经形成。

    不过,在汉代,现在松门山以南的广阔湖面仍是赣江下游平原。综合《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等史籍中枭阳县的设置,汉昌邑王封邑,海昏侯封邑的记载,都说明汉魏六朝时期,今日的鄱阳湖在当时是河网纵横的膏腴之地,并不存在大面积的水体。汉初,长江主泓道在今太白湖、龙感湖、大官湖和黄湖一线,故才有汉武帝“曾浮江。子浔阳,出枞阳,过彭蠡”的记载。直到东晋中叶,仍在长江以北。

    此外,古浔阳原在江北,属庐江郡,其南面有九江,但是到东晋咸和年间(334年)却移至江南,到义熙八年(418年)始废掉江北的浔阳。浔阳是长江沿岸的重镇,它从江北移至江南,与长江主泓道到迁徙有很大关系。庐山高僧释慧远也在《庐山记略》中写到:“庐山在浔阳南,南滨宫亭湖,北对小江,山去小江三十里”,也说明当时的长江主泓道在今长江之北。

    到刘宋永初二年(421年)枭阳县就因水浸而被撤销。东晋末年作为商旅通途和军事要地的雷池和桑落洲,到了六朝末年销声匿迹,被江南的湖口所替代。因此鄱阳大水面形成的时间应在《庐山记略》问世和枭阳县撤销的时间间隔内,即公元400年前后,也就是说鄱阳湖距今已有1600年左右。

    古城沉没鄱湖扩张

    除了被撤的枭阳城,汉代海昏古城和历陵古城也接连消失,至今踪迹难寻,成为探索者的一大憾事。

    当鄱阳湖水位下降之时,偶尔显露古城的蛛丝马迹,便屡屡刺激着探索者的神经。

    这些古城的命运,实际上都与鄱阳湖的演变有关。贾玉连说,六朝时期(公元221年~589年)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水系变化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江主泓道南移而造成鄱阳湖的扩展到唐代已到达顶峰。湖泊南到南昌附近,东至余干县的莲花山,西至永修县的涂家埠。在南昌和涂家埠附近的三角洲沉积物下都发育了一层湖泊淤泥层,在新建县樵舍附近靠西边的山脚下也发现了古湖岸的遗迹。

    鄱阳湖水面最大时期是在唐初,东西宽50余公里,南北长150余公里,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根据《太平寰宇记》并参照《舆地纪胜》的记载,宋代鄱阳湖南湖的范围大致如下:鄱阳山即今鄱阳县西北鄱阳湖中的长山,宋代已处于湖中的事实证明,当时鄱阳南湖的北界与今大体相同。鄱阳湖的东界,在今莲荷山与波阳县城之间,史书记载明确。《舆地纪胜》隆兴府:“彭蠡湖在进贤县一百二十里,接南康、饶州及本府三州之境,迷茫浩渺,与天无际”,又说“坞子寨在进贤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徐师川诗中写到:“重湖浪正起,支川舟不行,急雨夜卧听,颠风昼夜惊”,恰恰说明坞子寨是宋代鄱阳湖的南极。

    至此,位于鄱阳南湖的古代枭阳平原,几乎淹没殆尽,枭阳县城被湖水包围在荒丘孤岛上,唐代闽越入京道上的白沙、武阳亭相继陷入湖中,波光粼粼的湖景终于取代了河网交错的平原景色。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