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清代哪个皇帝外语最棒?
清代哪个皇帝外语最棒?
清代诗文简论:弹指兴亡
清代法国科学传教团来华
清代戏剧家嵇永仁:狱中
走过百年历史风云 解密
清代东北赫哲等族娶皇姑
关于报复:清代土豪二三
解密刘少奇和他的六个妻
清代陆恢的《浮峦暖翠》
最新热门    
 
解密清代禁酒令 怎一个禁字了得(图)

时间:2010-2-25 12:51: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河南、甘肃、陕西、山西五省督抚参考,令其覆奏。

    西北五省督抚接到谕旨后,各抒己见。直隶总督李卫认为,烧酒之禁应当严于歉收之年,稍宽于丰裕之岁;本地酿造及零星造曲者不必禁止,麦曲、烧酒概不许出境,肆行踩曲者严行禁止。河南总督尹会一认为,曲为造酒之必需,其耗费麦粮最多,因此禁酒莫先禁曲;对零星造曲者,可不加禁止,只严禁广收多踩、贩卖之人。而甘肃巡抚元展成认为,甘肃非产酒之地,多来自山西汾酒,况且甘省边地苦寒,风雪凛冽,穷苦百姓多以酒为御寒之具,不应查禁。陕西巡抚张楷认为,民间酒坊零星造卖者踩曲不多,无须禁止,而对开行踩曲贩卖者,则应严加禁绝。山西巡抚严瑞龙认为,烧锅当禁但不可必禁,只可在歉岁禁止,且对开行运贩严重者加以严禁。总体而言,五省督抚都反对“一概禁绝”的极端做法,主张因时、因地制宜。

    在这种情况之下,乾隆帝颁布谕令:富商凡是广收大麦高粱、肆行踩曲、大开烧锅者,严行禁止;违禁者,除照原先法律杖责一百,再枷号两个月以外,失察的地方官员每出现一案降一级,失察三次者降三级,随即调用;如果地方官有受贿而纵容的情况,则依照“枉法律”计赃论罪。这一谕令与起初的极端主张有所不同。首先,禁曲与禁酒并重,寻求从源头治理;其次,并非一概禁绝,只对那些广收麦石、肆行踩曲、大开烧锅的富商施以惩治,措施更切实际。随即,禁酒令在西北五省率先推行。至此,历时半年的禁酒争论始告结束。乾隆初期的这项禁酒令,后来被纂入清朝法律条文中,对全国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乾隆初年因直隶、山东等省旱灾乏食,高宗首次下旨将禁酒令由权宜之策转为常年之法。在此后数年中,皇帝与廷臣、各地督抚不断讨论得失,总结利弊,对禁酒政策的表述颇有歧异,所禁之物从烧锅到酒曲,乃至南方的其他酒种;其范围从受灾之地逐渐延展至全国各地;其性质则由国家颁谕的法令,逐渐转为地方官劝化的内容。总之,发轫于乾隆初年的这次禁酒法令,相较以往,有规模大、范围广、禁令严、持续时间长等诸多特点。

    中国古代历朝多曾实行过酒禁,然而大多只是为了与民争利而实现国家垄断造酒,非为百姓生计着想。乾隆帝严行酒曲之禁,则不是为了从中牟利,而旨在通过限制消费而节约粮食,以解决“地利有限而生齿无穷”所带来的困境,这是与此前历代禁酒的根本区别所在。按照当代学者范金民的统计,乾隆初年全国每年因制造普通烧酒所耗粮食至少在3000万石左右,而当时全国的常平仓的贮粮数,大致保持在3100余万石。这就是说,当时烧酒耗粮,几乎等同于常平仓的存谷额,数量惊人。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