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司马懿之心 
司马懿平生
司马懿最怕谁?
司马懿生平简介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是什么
司马相如姓什么/ 
司马相如的生平
司马相如最后背弃卓文君
司马迁的字是什么 
司马迁精神 
最新热门    
 
司马迁的人生观与生死观(图)

时间:2010-4-8 12:20:29  来源:北京日报
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到了《史记》里,司马迁将其改写为:“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惮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这种改动,分外突出地表现了司马迁旨在借题张扬他的忍辱发愤的思想。

    司马迁倒过霉,受过极大的痛苦与侮辱,这件事“激”发了他发愤著书的更大动力,这些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从《太史公自序》与《报任安书》中感觉到。司马迁甚至由此把这种情绪推衍到极限,说一切伟大的事业通通是倒了霉的人干出来的。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在这里所表现的情绪,也许有些偏激,但这种思想情绪对于后世的影响,却是很重大、很积极的。它给了旧社会一切受打击、受迫害、受侮辱而怀才不遇的人们一种极大的鼓舞,给了他们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并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有章可循的光辉范例。后世文人们在创作上有一种说法叫作“穷而后工”,这既是对于仕途不幸者的一种宽慰,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逆境中自强不息,从而使坏事变为好事的常见事实。司马迁在这方面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异常宝贵的。

    司马迁认为:人在生死关头要慎于抉择,要死得重于泰山,万不可死得轻如鸿毛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因此在生死关头必须慎于抉择,既不能无原则地苟且求生,也不能糊涂一时地随便轻生,司马迁通过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向我们揭示了这方面的人生哲理。蔺相如先是为了和氏璧,后又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两次在强秦面前奋不顾身。司马迁对此无限敬佩。他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这里整个说的是生死观问题,可惜读这篇文章的人们对此往往不太注意。蔺相如威折了强秦,这当然好;即使蔺相如在这种场合被秦王杀掉了,其死也是“重于泰山”。屈原屡遭打击迫害,有志不获伸,最后在君昏臣佞,大敌压境的情况下,他不愿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于是投汨罗而死。这种死是令才人志士为之痛心,为之丧气的。但是这种死可以激起人们对于昏君佞臣的愤恨,可以引起人们对于更广泛、更深层的许多问题的深思,可以树立起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人格。司马迁为此歌颂屈原说:“其志洁,故其言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也果然因为司马迁的这种歌颂而与日月争光了。

    但司马迁同时认为,在意义不大的时候,人决不应该随意轻生,绝不能动不动就“豁出去”拼命。为此,他赞成韩信的忍受胯下之辱;他赞扬伍子胥的弃小节,背父兄,去国远逃;他也肯定季布的东藏西躲,甚至给人当奴隶以逃避刘邦的缉拿。

    司马迁赞赏这种人,自己做的也是这种人。当他触怒汉武帝,被以“沮贰师”与“诬上”罪名判处死刑时,他忍辱含愤地自请改判了辱没族门的宫刑,其目的就是为了留下命来以图完成他那部正在写作中的《史记》。司马迁最终挺着活了下来,完成了他的历史名著,博得了古今中外一切世人的敬仰。如果司马迁当时就那么糊里糊涂地死了,历史在当时就已经给他画上了句号,那今天谁还会议论他与汉武帝谁是谁非的这桩历史公案呢?

    既赞成必要的“豁出去”,又赞成必要的“忍辱”,二者的矛盾怎样统一呢?其取彼舍此,与取此舍彼的原则又是什么呢?《伍子胥列传》中伍子胥与其兄伍尚的一段对话可以给我们一些解答。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被楚平王所囚,楚平王以伍奢的名义派人来叫伍氏兄弟回去,兄弟二人所面临的情势是一样的。伍子胥说:“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说:“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于是二人分别作出了各自的选择,一个束手被擒回去陪着父亲死,一个杀出重围逃到吴国去了。在这里他们所考虑的就是怎样做才能使生命呈现出更大的价值,日后能报大仇的,那就“活”下去,不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