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铁马红颜萧燕燕 契丹第
林彪在第一次朱毛之争中
陈独秀创建“中国第一个
长春起义:第一次争取成
中国第一次抵制外货(图
古代中国号称世界第一强
王韬:亲历世博第一人(图
第一个农民起义陈胜吴广
“卢沟桥事变”到底是谁
曾是“最高机密”探访第
最新热门    
 
第一古会二月欢(图)

时间:2010-4-14 12:02:08  来源:北京晚报
,已经过不知多少善男信女的探摸。人们仍然将它作为祈子、祈福、保平安的圣物,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真的灵吗?到大殿里伏羲脚下去看看就知道,那里很多老人抱着、拥着身边的孩子正给人祖磕头,那些孩子就是摸过子孙窑之后得赐的。在庙会上摸了“子孙窑”,一旦得子,便要来还愿。大约现在因为太昊陵香火太盛,简化了很多程序,比较正规的“还童子”仪式十分隆重。在儿子长到十二岁那年,前头唢呐开路,后面以猪头、鸡、鱼、鲜果为供奉的供桌紧跟,孩子绫绸“十”字披红,由父母陪伴,在唢呐声中缓步到太昊伏羲陵前,燃炮焚香进贡……

    看着还愿的人也是拥挤不堪,几个人不禁同声感慨先祖赐子确实灵验,正说着,那边一声高长的谢词传将过来:老祖,我家有后人喽……!一体长拜于地。而那小孩子,一头碰地之后,就不知窜到哪边去耍了。

 
    一望无际是古老

    中国晚报协会副秘书长李凤祥先生感慨:到了河南,才知道什么叫做古老,最简单的,你随处可以找到与《诗经》里的语句对应的实地;而到了淮阳,你脚下随时踩踏到的,可能会有几千年前的古瓦旧石,被今人农耕时不经意翻刨出来,赫然散落于光天之下,只这里的人早已见多不怪罢了。

    淮阳的古老,远不止于6500年前伏羲氏在此定都。资料显示,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在五亿七千万年前,中国境内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淮阳古陆。如此一来,伏羲氏和女娲氏一起“抟土造人”;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也在此建都,并尝百草、种五谷,开创中国农业和医药的先河;3000多年前,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首建陈国;老子出生于陈国,这里成为道家文化发源地;孔子三次来陈传播儒家学说,并留下“陈蔡绝粮”的千古绝唱;陈胜、吴广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张楚……都算得上“近前”刚刚发生不久的事情。于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趋之若鹜,从三国时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李密、李商隐、张九龄、张继、卢纶、岑参,到宋代的苏轼、苏辙、晏殊、张咏、张耒、范仲淹等都在此留下歌咏的诗、词、赋,也完全不足为奇。只是游客到此,要格外多费些心神眼力了。

    淮阳不大,但却有着“一陵一湖一古城,二老三皇享盛名,四冢五墓六公祠,七台八景湖中映”的资源,随意走走,三步一名胜五步一古迹可能夸张了,但驱车几分钟便有几处古迹绝对实实在在。而若是跟上平粮台馆长的脚步,他会在一片罕有的高出周边平地三五米的土丘上骄傲地告诉你,距今4600多年前中原地区的古代居民,已知道构筑用于防御和安居的城堡。之后他又随手指着一处处种着菜蔬的土坑有根有据地说明,这里全都是古文物坑洞,目前亟待复原,平粮台是中国有中外文书记载的最早的帝王级都城,是中国方形城的“鼻祖”,是中国最早铺设地下陶排水管道的城市,是中国最早设置警卫房的都城,而它下面还压着大汶口文化遗址,那时代要在6000年前了……对一个“古”字的印证实据,多得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不清楚为什么,中原本是四通八达之地,历代为兵家多争,但偏偏这里相对于东南沿海的大城小镇,知名度与经济发展上都要落后得多,甚至旅游业还只能用“闭锁”来评价。当然,也许就因为闭锁,很多古老遗俗还是原味的,很多民间工艺还是本色的。比如在太昊陵庙会上举目可见,被誉为“真图腾、活化石”的动物土偶泥泥狗和原始巫舞“担经挑”,虽然也早已遇到传承的问题,但那透着古拙、怪诞、超自然的形态,还是保留着完全没有被所谓现代城市化浸染的原生态。

    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泛起犹疑,周口正在为伏羲文化做整体的大力宣传,而仅以淮阳的拥有,甚至仅只一个千年庙会,不久的将来,交通更加便捷时,这里必定宾朋远方滚滚来。到那个时候,泥泥狗会怎么做?“担经挑”又怎样跳呢?

    正杞人忧天,被同行的朋友一把拽到路边:“快吃吧,杂面条、胡辣汤,一大碗一元钱,遍天下也找不到这么便宜又好吃的东西!”和过路人一起当街大口大口吃起来。真的香,和这里东湖边上很气派的餐馆里做的、有十余品种之多的鱼的盛宴相比,自是另样的美味,只不知道以后还吃得到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