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朱元璋还有后代吗 
朱元璋出身?~
朱元璋儿子继位以后的历
朱元璋 
朱元璋在什么时候废除宰
朱元璋结尾曲 
朱元璋是好皇帝吗?
朱元璋是哪里人 
朱元璋到底是不是汉族人
朱元璋的得力干将 
最新热门    
 
朱元璋出生地之争:明光说把史学之争引向歧途

时间:2010-4-20 14:50: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写作的乡土教材《皖东历史》,书中第24页写道:“朱元璋生于嘉山,长在凤阳,崛起于皖东,对家乡自然怀有深厚感情。”——这一关于朱元璋出生地的“嘉山说”出现后,立即成为滁县地区文化界的共识。

    “嘉山说”很快被供职于凤阳县文化馆(凤阳县亦属滁县地区)的夏玉润(现为中国明史学会理事、朱元璋研究会秘书长)获悉。1984年春,他专程到嘉山县考察了赵府村的几块残碑,立即认同了刘思祥的结论。于是,他在与吴庭美合著的《凤阳古今》一书中写道:“朱元璋在钟离之东、盱眙县灵迹乡红庙(即今嘉山县明东乡赵府村)诞生了。” 1995年7月,夏玉润第二次前往嘉山县(当时已改为明光市)赵府村进行考察,然后撰写了《朱元璋的出生地及少年行踪考略》一文。他在文章中写道:“《实录》中所说的朱元璋出生地‘钟离之东乡’,就在嘉山县(明光市)赵府村。”

    如果说“嘉山说”开启者是刘思祥的话,那么“嘉山说”的传播者则是被称之为继吴晗之后、当代研究朱元璋最著名的专家之一陈梧桐教授。陈梧桐,福建省安溪人,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曾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明史学会顾问、朱元璋研究会顾问等。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陈梧桐曾于1970年至1972年在教育部设立于凤阳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90年10月,他再次来到凤阳,与刘思祥共同参加了在凤阳召开的“朱元璋与明初社会研讨会”。在会上,当他了解“嘉山说”后,便将“嘉山说”写入他的《洪武皇帝大传》一书: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阳历10月21日)未时,从濠州钟离(治所在今安徽凤阳东北)东乡(今安徽嘉山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里,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哭声,一个瘦弱的婴儿降生了。

    陈梧桐教授对朱元璋出生地“嘉山说”的认可,迅速被全国书刊所转录。在这一时期出版的关于朱元璋事迹的书籍、文章中,“嘉山说”似乎成为朱元璋出生地最时髦的说法。例如2005年出版的王天有审定,许文继、陈时龙著《正说明朝十六帝》一书,全文引录了陈梧桐《洪武皇帝大传》关于朱元璋出生地的这段话。不仅如此,在历来公认的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县,于1998年出版的《凤阳县志》“大事记”中,亦认同“嘉山说”。

    上世纪90年代起,“盱眙说”开始兴起

    “盱眙说”的兴起,源于明祖陵的修复。康熙十九年(1680),明祖陵被大水淹没,直到1964年大旱时才露出水面。1976年开始修复,1982年初具规模,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现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西岸的明祖陵的修复,激发了当地人对朱元璋及明史的关注。此时的“嘉山说”亦传到江苏泗州、盱眙一带。这里的人们很快感悟到:今天的“嘉山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在明代称“盱眙县太平乡”,因此,“朱元璋出生于盱眙县”“朱元璋是盱眙人”——“盱眙说”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为了给“盱眙说”提供史料证据,1990年,江苏省泗洪县地方文史专家蒋中健(曾任泗洪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已于2008年去世)点校了徐祯卿《翦胜野闻》收录的《朱氏世德碑》。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他将碑文中的“生迁钟离后戊辰年”篡改为“生迁盱眙后戊辰年”。

    蒋中健篡改《朱氏世德碑》“生迁盱眙”之句,在社会上(尤其是在盱眙当地)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这一时期,当地人每每说起朱元璋出生于盱眙时,大多引用“生迁盱眙”作为依据。

    2004年8月,第10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明孝陵召开。会议期间,组织专家学者前往江苏盱眙县明祖陵考察。在祖陵陈列馆内,《朱氏世德碑》全文抄录于墙上。当一些专家学者看见碑文中的“钟离”二字被改为“盱眙”时,当场发出疑问:这样做有什么意思?

    2003年,盱眙县通过中央电视台介绍“淮安文化”之机,宣传朱元璋出生地在盱眙县。到2005年前后,“盱眙说”的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