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刘少奇儿子回忆:父母文
宁波明清海防遗存正消失
张艺谋的成长经历:被人
菲尔普斯成长史:一个曾
明君刘秀一生爱情忠贞 
一个被人遗忘的民国要人
刘伯温神机妙算超凡脱俗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病而不治,还是被人害死
一生被打倒三次  晚年周
最新热门    
 
伧字被人误解了(图)

时间:2010-4-27 11:20:34  来源:西安晚报
sp;《晋书·文苑列传》:“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左)思而作之,抚掌而笑,与弟(陆)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这里是说陆机写《赋》心切,听说左思写《三都赋》,很怀疑。后来左思构思十年,其《三都赋》轰动洛阳,人们竞相抄阅,竟然使得“洛阳纸贵”。这时,“(陆)机绝叹服。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陆机和左思是同时代的文学家,左思比陆机大11岁。除了父辈外,古人通常还用“父”表示对男性年长者的尊称,就像鲁迅把老年“渔夫”称为“渔父”。陆机当过官员,才华出众,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他肯定了解左思的文品、人品和影响,绝不可能说左思是粗野、鄙贱之人。“伧父”在这里充其量也只是个“倔老头”的意思,其读法应为chènɡ fù,而非cānɡ fù。后来辞书上说“吴人(陆机)谓中州人(左思)谓伧”就源于此,但是因为不了解本意,所以对陆机之意误解,对“伧”字误读。

    关中人说爱发脾气的人是个“伧头”。尚中贤的元杂剧《汉高祖濯脚气英布》里,英布因为辩论不过张良,就说:“哎,原来这张子房也是个伧头!您待把一池绿水浑都占。”这里的“伧头”是指张良态度强硬,寸步不让。近似于“倔头”之意。英布知道张良是汉朝重臣宰相,而他自己也正要投奔高祖,所以,这里的“伧头”绝对不能解释为“粗野”之意。

    《晋书·王献之传》载,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不止怠,风流为一时之冠。”王献之的母亲说献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他与哥哥们在一室玩,突然发火,哥哥连鞋都来不及穿赶紧跑出去;小偷偷他家的东西,别人不敢出声,王献之却说:“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把小偷吓跑了。王献之的“伧”劲,伧脾气,在这里被描写得淋漓尽致。“青毡”疑是当地“侵占”的方言音,若属实,证明史书上也有用方言音代用的记录。王献之经过吴郡,听说一个叫顾辟疆的人家有一座漂亮的花园,当时顾辟疆正在园中与朋友聚会,王献之却不打招呼,旁若无人地乘车直入直出。“辟疆勃然数之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士,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伧耳,是顾辟疆说的气话,类似“倔货”。而王献之也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献之慠如也,不以屑意。”

    以上的“伧”在使用时都是针对历史上的名人,他们都不属于“粗野”之人。这说明“伧”仅仅是表示人的性格不“和颜悦色”,而绝不是粗、俗、鄙、贱之类的贬语。关中方言区的人们习惯用“伧人”、“伧脾气”来形容爱发火的人,劝架时会劝说双方“都嫑伧,有话慢慢说。”或者说某某是“伧人”、“老伧”,或者抱怨对方是个“伧头”、“伧豆儿”、“二伧”等。“二伧”疑是从“一说二伧”演化来的,用它来形容某人的“脾气”不好,读音是“cēnɡ”,正确的普通话读音应该是“chènɡ”。如果读成“cānɡ”,关中方言区的人根本就听不懂了。

    至于“伧”读“仓”,为“伧促”,其实是假借字;而“伧”读“碜”,为“寒碜”之意,尚未找到出处。看来“伧”的读音和解释应该重新敲定了。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