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耀州窑青釉刻牡丹纹盖钵
磁州窑白釉黑花碗(金)
耀州窑黑釉执壶(五代)
磁州窑白地褐彩花卉纹双
耀州窑青釉狮纹托盏(北
吉州窑白地褐彩波涛纹三
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
磁州窑白地黑花如意形台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盖
磁州窑白釉黑花钵(金)
最新热门    
 
漳州窑的前世今生(图)

时间:2010-5-5 10:48:59  来源:齐鲁晚报
化窑等烧好的瓷器,也要水路运到月港外销。“南澳Ⅰ号”沉没的南澳海域是海上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向北航行可到日本、朝鲜,向东可抵达菲律宾群岛,向南越过印尼等南洋各国,更远可抵达欧洲、非洲。

    而漳州窑的产品发现与这一足迹相符合,在欧洲、东南亚以及日本都有不少传世品,就连南美洲的墨西哥也有发现。在17世纪的欧洲,漳州窑的青花大盘更是风靡欧洲上流社会,常有一盘难求的情况。就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曾专程来到福建,与本地学者共同发掘漳州窑,他们一致认为,漳州窑占据了明清时期福建外销瓷的主导地位。

    漳州曾“十里长窑”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钱汉东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漳州窑的兴衰,漳州窑在此产生并在明清时期大发展纯属偶然。据《平和县志》记载,1513年,平和芦溪等处爆发农民起义,提督军门王阳明发二省兵众,平定叛乱后,为安抚地方,选留随军兵众,在各新建置的县治衙门充当杂役等,与当地百姓共建平和,士兵中有来自江西的制瓷能工巧匠。

    入明后,素有“东方大港”美誉的泉州港已衰败,取而代之的是明代著名的海外交通贸易中心——漳州月港。平和县外销瓷的迅速崛起,与月港的兴起是息息相关的。在漳州平和县境内南胜、五寨一带发现龙窑遗址数以百计,它们临溪依山而建,形成“十里长窑”。从平和花山溪顺流而下,直达月港,便捷的交通,使瓷业生产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甚至可与近邻德化瓷相媲美。月港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瓷器又是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为百姓造福,获取厚利。从平和窑址采集到的瓷器标本看,尽管胎釉有别于其他窑口,但其模印、刻画技法、构图等与景德镇窑如出一辙,这也是其常被混淆为景德镇瓷的原因。

    明万历年间,景德镇制瓷业出现原料危机。窑工反对陶监的斗争,最终酿成火烧御窑厂的暴力斗争,加之明末清初朝代更替中出现的政治动乱,造成景德镇外销瓷生产的减产甚至停歇。东印度公司的老板手持景德镇瓷器样品和西方人喜爱的图样四处寻找供货方,沿海漳州窑成为替代景德镇瓷器的生产基地。据文献记载:1621年至163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曾三次在漳州收购瓷器,数量动辄上万,日本人也从漳州购买大量瓷器,考古资料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清初,清政府实行“海禁”,月港走向衰落,漳州窑也因销路受阻而颓废,“克拉克瓷”从此在海内外销声匿迹,给后人留下一连串遥远而美丽的遐想。

    延伸阅读

    克拉克瓷

    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20世纪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举行题为“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16世纪至17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其中不乏被称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器。“克拉克瓷”再度引起世人瞩目。无独有偶,近年来沉没于1600年的菲律宾“圣迭戈号”,1613年葬身于非洲西部圣赫勒拿岛海域的“白狮号”,埃及的福斯塔遗址、日本的关西地区等均相继发现大量的“克拉克瓷”。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盛产于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却罕见收藏。考古界根据其工艺、风格、纹饰特点,曾经推测它是明清所产的青花瓷。

     20世纪90年代,在对福建平和南胜、五寨明清古窑址的调查与发掘过程中,找到了烧造国外所谓“克拉克瓷”、“汕头器”的窑址和销往日本等国的实物标本。

    相关链接

 

   文物出水先脱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