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清太祖长子褚英:功亏一
欲与长兄试比高:清太祖
清太宗抚女和硕公主:关
清太宗第十四女建宁公主
崇尚简朴的宋太祖出手慷
人生有离合 惜芳泪满衣
太祖(朱元璋)简介 
宋太祖消除诸侯隐患 杯
太祖赵匡胤还有后代吗?
太祖(朱元璋)简介 
最新热门    
 
清太祖次子代善:获入朝不拜特权(图)

时间:2010-5-8 12:52:47  来源:时代商报
宗一朝,代善作为重臣,曾多次率其所将之两红旗征战沙场,并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天命十一年(1626)十月,蒙古扎鲁特部“败盟杀掠,私通于明”,代善以主将身份亲率八旗军1万人征讨之,斩贝勒鄂尔斋图,生擒巴克及其两个儿子等14位贝勒,大胜而归。天聪元年(1627),又随太宗征明围锦州。天聪三年(1629)十一月,代善再次从太宗出征,克遵化,围京师,于德胜门外大败明总兵满桂军等。十二月,则于蓟州城外破明军5000人。翌年,又尽歼明兵部侍郎刘之纶来攻遵化之“七营”之兵。天聪五年(1631)的大凌河之战中,作为策应军,代善率正红旗兵围大凌河城之西北。当明监军道张春、总兵吴襄来援时,代善从太宗率兵两万出击,大败之并生擒张春等,迫使大凌河守将祖大寿献城投降。天聪六年(1632),代善随太宗出征察哈尔部,随后即移师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入明大同、宣府境内,与明守将互市、议和而还。天聪八年(1634),代善再随太宗征明,又是直抵大同而还。因此,元老级的大贝勒代善不辞劳苦,几乎参加天聪年间所有的重要战事。

    崇德年间,代善作为和硕礼亲王虽年过半百,但仍老当益壮地多次出现在出征行列中。自崇德五年(1640)始,年事渐高的代善不再出征,但老桧参天,德高望重的和硕礼亲王代善虽很少参与政事,却仍是大清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晚亥时,太宗端坐在清宁宫内寝宫的南炕上突然停止了呼吸,史称“上无疾,端坐而崩”。噩耗突如其来,而猝然离世的太宗生前又未指定皇位继承人,故一场诸王争位的角逐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首先,作为天子自将的两黄旗大臣们为了维护自身在八旗中的特殊地位,故坚决拥护“父死子继”原则——主张立皇子。由于豪格为太宗长子,且位居和硕肃亲王,遂成为热门人选之一,而太宗第九子福临则被预立为太子,即皇位继承者的人选是豪格和福临两人。

    相对于两黄旗大臣的谋立活动,主张“兄终弟及”的一方是不甘示弱的两白旗诸王大臣。在“兄终弟及”的原则下,当时有资格成为皇位继承人的是代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但代善此时已年过花甲,根本无心于此,故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得到了两白旗诸王大臣的一致拥戴,成为豪格最有竞争力的对手。比较之下,两白旗与两黄旗双方虽然都是“私相计议”,但彼此之间的力量均衡,形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

    八月十五日,议立嗣君的诸王大臣会议在大政殿召开,会议由睿亲王多尔衮主持,代善出席了此次朝会。从史料看,皇位之争一开始即进入到白热化状态,两黄旗大臣借天时、地利之机先发制人,“令两(黄)旗巴牙喇兵(即皇宫禁卫军)张弓挟矢,环立宫殿”,以全副武装的姿态包围了盛京皇宫,其威慑作用可想而知。

    会议伊始,两黄旗大臣索尼和鳌拜就明确表示一定要立皇子,多尔衮命其暂退,由诸王发表意见。资历最高的礼亲王代善的态度是豪格作为“帝之长子”而“当承大统”,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表示出附和的态度。但出乎大家意料的却是肃亲王豪格在态度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声称自己“德小福薄,非所堪当”,最匪夷所思的是豪格在说完上述一番话之后,竟“固辞而罢去”即离开了会场,其政治上的不成熟表现为其后来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豪格的弃权,使得两白旗诸王异常兴奋,阿济格和多铎当即“劝睿亲王即帝位”,但多尔衮“犹豫未允”,因为他想知道两黄旗大臣的底牌是什么。可多铎却忍不住了,既然多尔衮不明确表态,那么自己也应有份,就提出“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但多尔衮的回答是“肃亲王亦有名,不独王也”。于是,多铎就干脆提出“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可不想搅进这矛盾的漩涡,当即表示“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能胜此耶?”此时,两黄旗大臣再也按捺不住了,“佩剑而前”,说皇帝对我等的“养育之恩与天同大”,如果不立皇子继位,我等愿以死明志而跟从皇帝于地下!

    会场的气氛紧张得一触即发,老于世故的代善率先声明,“吾以帝兄,当时朝政老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即太宗时我就不参预朝政了,今天的朝政我为什么要参预呢——准备一走了之。面对此情此景,多尔衮权衡利弊之下,遂决定立福临为帝,因其年幼,故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左右辅政”。于是,六岁的福临登上大清国皇帝的宝座,是为顺治帝。

    终代善一生。关键时刻,其态度从来都是先求自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