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宰相器量 吕夷简给宋仁
朱熹行书《上时宰二札》
王安石《明妃曲》:宰相
救时首辅高拱(图)
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权倾朝野资质绝佳:“女
钱谦益:倒卖皇位的南明
苏颂:宋朝的宰相科学家
秦国五张羊皮换来的宰相
最新热门    
 
救时宰相张居正(图)

时间:2010-5-11 12:25:32  来源:北京日报

    主持人:改革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战略方针的正确选择,也得益于主持者的为人之道,张居正在这方面有何过人之处?

    熊召政(《万历首辅张居正》编剧):近年来,有史家认为,万历初年的中国政坛,李太后、张居正与冯保三人构成了牢不可破的权力铁三角,这说法有一定道理。李太后虽然贵为皇母,但出身寒微,懂得民间疾苦,她对儿子管教非常严格。冯保精通古琴与书法,是太监中难得的儒雅之士。他是小皇帝的大伴,小皇帝对他非常依赖。此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墨成性,但也能够识大体。张居正在三人中,是真正的灵魂人物。推行改革,没有三个人的合力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李太后与冯保二人,不可能有什么创见。相反,他们还各有私欲。张居正总是能做到既满足他们的私欲,又不至于让其私欲过分膨胀,并以此换来他们对万历新政的支持。

    对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来讲,既要讲操守、气节,也要讲变通、交易,有时候,要有舍弃操守而进行交易的勇气。张居正与冯保之间就是这样,冯保有时收受大批贿银而希望张居正给某人升官时,张居正不但没有抵制反而尽量满足。这一点,日后成了人们攻击张居正的口实。但放在当时那种特定的情况下,张居正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替代。

    中国古代士人,历来重操守而轻事功。如果操守与事功不产生矛盾,则都能做到慷慨任事。如要为完成事功而有损于操守,则多半会回避或干脆挂冠而去。注重操守原也无可厚非,但若每个人都洁身自好而不肯为国家建立事功,则国计民生的大事就无人承担了。这乃是因为,自古至今的官员队伍中,从来就是善恶忠奸搅和在一起。恶者为求一己之欲,从来不择手段、不顾道德;若善者一味死守道德底线,则如何与恶者抗争,如何建立事功?

    儒家将立德放在人生的最高层次,其次是立功、立言。因此,中国的读书人便以立德为最高追求。但无庸讳言,报效国家的人首先应当有立功的思想,事实相反,很多人过不了这一关,不肯“与狼共舞”。

    张居正一旦登上首辅之位,不但长袖善舞,而且还打破道德观而“与狼共舞”。窃认为,万历新政之所以成功,作为改革领导人的素质来说,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当然,“与狼共舞”不是同流合污,而是曲尽其巧的权宜之计。

    作为政治家,张居正奉行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策略,正因如此,万历新政才能够获得成功

    主持人:任何一场改革,首先必须从人事开始,张居正在用人方面是怎样做的?

    熊召政:张居正的用人经验,概括起来是八个字:重用循吏,慎用清流。

    作为改革家来说,“与狼共舞”固然痛苦,与清流共事亦觉艰难。所谓清流,即奉道德为圭臬,宁可事做不成也决不肯损害个人名誉的人。张居正上任之初,为了稳定政局,启用了一批元老级的人物充任六部堂官。这几位大老,都有明显的清流倾向。依靠他们推行改革,显然不切实际,但张居正初登首辅之位,根基未稳,还得依靠这些清流领袖帮助他稳定局势。等张居正改革拉开序幕后,这些人果然想不通、看不惯,于万历三年前都相继离去。

    循吏是指那种不计个人得失,毁誉不计只希望把事情做成做好的官员。这有点像小平同志所讲的“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但是,由于当时的官场以清流居多,张居正的用人标准与整个文官系统的道德标准与利益诉求大相径庭,因此受到的压力也最大。

    自主政之后,张居正告诫吏部:“良吏不在甲科,甲科未必皆良吏。”这句话用今天的语义解释,即会考试的不一定会当官,高学历不等于高水平。清代龚自珍说过“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文人论政的话。张居正作为政治家,奉行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策略。我想,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万历新政才能够获得成功。

    骄横、专断、喜奢华、偏好阿谀奉承之词,致使张居正用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