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将星陨落八里庄,刘少奇
最新热门    
 
八里桥走笔(图)

时间:2010-5-19 11:10:38  来源:北京日报
若船尾,以缓冲河水急遽并流。桥下四角筑雁翅泊岸,以阻挡河水对桥身的直接冲击。流体力学运用如此巧妙,当是建桥人才华智慧尽情发挥与实践经验充分运用了。

    不过,雁翅泊岸上,卧四只石兽,密鳞长尾,扭颈探首,目不转睛地直视奔流不息的河水。以石兽镇水,也许不是八里桥建造者的发明,我国很多古桥似乎都有类似石兽,毕竟在科学建造中,又带几分唯心的虔诚,打上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

    转念,倘若夏季水势汹涌,没及雁翅,镇水兽也必遭没顶之灾!这无须担忧,没顶之后,水落石出,兽们还依然如故。

    六

    三孔石拱,以石券成。

    乍看,中孔实在高大,上下八米有余,犹如巨人;左右两孔实在矮小,状若侏儒。侏儒与巨人相伴,不在乎谁作陪衬。想想,就像许多事情一样,简单得根本没有更多道理:除一样的流水外,无非是大孔走大船,小孔走小船,如此而已。

    通惠河原本就为漕运而开凿,江南运粮船只多为帆船,一路也好“风正一帆悬”。但进皇城前必须先经此桥,而中孔以自己的高大相迎,漕船不必落下桅杆,可直接在咿呀桨声中悠悠穿桥而过。

    在三孔石拱两侧,还有几个水泥桥孔,那是今人为分流河水、保护古桥所新建,非明时旧物。

    七

    八里桥,号称京津水路咽喉,地处交通要冲。

     1860年8月,在清廷“不得先行迎击”旨令下,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再陷津门,清军主帅僧格林沁退守八里桥。两厢对峙,清军洋洋数万,仅以大刀长矛这些冷兵器为主;而联军区区数千,持有世间最先进的长枪火炮。清军再勇武,杀声呼喊再高,在精良的枪炮下,也无济于事,只能以卵击石,一片片一层层壮烈于阵前。

    僧格林沁也算得铁血男儿,毅然立马于桥上,一杆大黄旗随其挥动。国之大厦将倾,一人再铁血也难挽大厦于既倒!“中国人和以勇气镇定著称的鞑靼人,在战斗的最后阶段表现得尤为出色,没有一个后退,全部以身殉职。”奈何,最终只博得对手以胜利姿态几声嘲笑般的“赞叹”。

    “赞叹”之下,是京城门的攻破,咸丰帝热河的出逃,圆明园大火燃后的废墟!弱国,落后,挨打,带着累累弹痕的八里桥,一定记得这天大的耻辱和永难消失的隐痛!

    八

    我来时是冬季的下午,北风照往常一样凛冽着,而斜阳却舒缓地照着,似给八里桥几缕温暖。

    桥下河水近乎干涸了,不再有“舳舻蔽水”的壮观,也不再有“长桥印月”的诗意,就是那阔阔的桥面,也铺展了现代的板油,黑黑地覆盖了长条石砌筑且以腰铁镶嵌浑然一体坚固异常的古老桥面!

    只有那四只戗兽还依然忠于职守着桥栏,只有那四只镇水兽还依然目不转睛地直视着河面。望柱上那些石狮呢,北风中无语对着夕阳。能语什么,经历了一次次太多的沧桑!

    我桥头伫立,任斜阳慢慢拉长我的身影,与桥影重叠一起。无须北风凛冽,就是那流淌至今的瘦瘦的河水,也会将身影桥影随着斜阳流送进通州西门里去。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