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清太祖第七子:年长功著
清太祖次子代善:获入朝
清太祖长子褚英:功亏一
欲与长兄试比高:清太祖
清太宗抚女和硕公主:关
清太宗第十四女建宁公主
崇尚简朴的宋太祖出手慷
人生有离合 惜芳泪满衣
太祖(朱元璋)简介 
宋太祖消除诸侯隐患 杯
最新热门    
 
清太祖第十五子和硕豫亲王多铎(上)

时间:2010-5-28 11:39:37  来源:时代商报
得奥巴急奏太宗,表示还是把人判给阿济格的好,如果因一妇人而致使其或逃或死,实在有失大体。后,太宗派代善出面,才将此事压了下去。征喀尔喀蒙古时,太宗决定在张家口与明朝互市并索要明廷每年赐给察哈尔的“旧例”,多铎却当众口出狂言说,明朝所给的东西,最多不过白银3000两,缎300匹而已,“岂可为此微物而驻兵?”即使明朝给了,我也不要我应得的那一份。太宗气愤地质问多铎,作为“朕之亲弟”怎能这样不维护汗的威信,如此急于还家,无非就是“以妓女为恋”。而征明时,多铎本来已攻克了大兴堡,却因疏忽大意而在中后所被祖大寿偷袭得手,使其率护军未发一矢即败回沈阳……于是,多铎身犯7条大罪,被议定革亲王爵,除多铎本人及妻子外,其余仆从及所属人员并一切家产悉入官。因太宗深知多铎并无反心,故只责其不送多尔衮出征之罪,命降多铎为多罗贝勒,罚银万两,将其所属满汉蒙牛录一分为三,三分之一的牛录、奴仆、牲畜等全给多尔衮,即将满洲10牛录、蒙古4牛录、汉人2牛录归入了镶白旗,而满汉蒙牛录及库中财物由阿济格与多尔衮均分。

    通过上述史实可知,多铎确实任性、风流、耽于享乐,但若以此就给多铎盖棺定论则太过片面,亦小瞧了多铎。有时造物弄人实在有趣,如此放荡不羁的多铎一旦上了战场,其表现那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仗剑洗日月,弯弓造乾坤

    天聪二年(1628),14岁的多铎第一次出征即因随太宗伐察哈尔多罗特部而立下战功,被赐“额尔克楚呼尔”的封号。“额尔克楚呼尔”汉译为“威武、雄壮”,足见多铎初生牛犊不怕虎之英姿。

    天聪三年(1629),多铎从太宗大举伐明。京城广渠门之役,多铎作为幼弟被太宗留在队伍后营,哪知还是遇到了明朝溃败下来的兵勇乘势来攻,情势亦十分险恶,多铎毫不怯阵,与莽古尔泰一道击退之。

    天聪五年(1631)的大凌河之战中,多铎随太宗一起“驰击”驻守在小凌河岸边的明军,明兵不敌败逃,多铎则穷追猛打一直追到锦州城下。不料光顾着跨马追杀了,一不小心多铎竟失足落马,其所乘之马凭惯性一下子冲进了明军阵营。没了坐骑如何打仗?急于作战的多铎顾不得许多,忙夺了军校的战马继续驰骋杀敌,“明军堕壕死者甚众”。

    天聪九年(1635),因多尔衮率军前去招抚察哈尔林丹汗嫡子额哲,为吸引明军的注意力,多铎奉命统精兵赴宁远、锦州袭扰明军以混淆视听。此时的多铎已成长为富有军事头脑的将才,其命旗下的固山额真阿山、石廷柱率兵400作为前驱而诱敌深入,自己则领大军在后面立营严阵以待。当明锦州总兵祖大寿集合锦州、松山守军3500人立脚于大凌河西观望时,多铎突率所部疾驰进击,祖大寿猝不及防而兵败如潮。多铎下令分道而追,阵斩明将刘应选,生擒游击曹得功等,“斩获无算”。大军还朝之日,太宗物出怀远门(今大西门)5里相迎,称赞多铎说,幼弟第一次做主帅出征就能出奇制胜,真是可喜可贺啊!特赐良马5匹、盔甲5副,以示嘉奖。


    崇德元年(1636)四月,太宗称帝,多铎因功受封为和硕豫亲王,掌礼部事。崇德四年(1639),又执掌兵部。终太宗一朝,多铎还参加了征朝鲜,困锦州,伐宁远等诸多战事,并在崇德六年(1641)至崇德七年(1642)的松锦战役中,表现十分突出。当其时也,洪承畴率13万明军增援锦州,多铎亦随太宗自盛京奔驰6日抵达松山与明决战。当日夜里,“明兵震怖,宵遁”,多铎奉命伏击于高桥大道,明总兵吴三桂、王朴等“自杏山奔宁远”,正好落入多铎的埋伏圈内,多铎率军奋勇阻击,杀得明军血流成河,只有吴三桂只身逃脱。此后,夜夺锦州外城、偷袭松山生擒洪承畴等后金国的战绩中,前者是多铎与阿济格合作,后者是其与豪格完成。至此,获罪降为贝勒的多铎因上述战功,又复进为豫郡王。

    顺治元年(1644)四月,多铎随胞兄摄政王多尔衮入关大破李自成农民军。当顺治帝迁都于北京并再行登基大典时,多铎即重新恢复了亲王之爵。同年十月,多铎被任命为定国大将军统兵出征。其一路克怀庆,入孟津,渡黄河而向潼关进发。十二月,多铎兵抵潼关。众所周知,潼关是西安的门户,而西安则是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的地方。因此,多铎面对的是李自成亲率的主力。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