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革命年代的婚姻问题
亲历者讲述90年代中越关
30年代北京的幼儿园
定窑:创烧年代初定中唐
60~70年代:勒紧裤腰带
50年代台湾对大陆的空飘
50年代中国轮船曾配备武
巩义发现我国年代最久白
顾铮:大众摄影中的19
与时沉浮的胡鄂公和二十
最新热门    
 
两种年代用人之别(图)

时间:2010-6-2 11:29:13  来源:香港文汇报
与否,对社会都是一场彻底的毁灭,尤其对人性是无法以数字计算的戕害。避免做儿皇帝,避免沦为阶下囚的方法就是招募人才,尊重人才,使用人才。汉高祖立国后求取贤良,他之后的汉武帝也发过求贤令,就是名为汉臣实有立国之志的曹操,也曾发布求贤令,要唯才是举,这都是感觉到人才与治国的关系相当紧密之故。

    战争之前,保存国家和个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与这个目的相关的人才第一要务也是富国强民,至少不能被敌国迅速灭掉,因此曹操明确提出“唯才是举”。事实上,不仅曹操如此,在战争年代,任何权力者招募人才多呈现这个特点。德与才比较而言,“才”更贴近政权的最高目的。德再好,如果“才”不济,救政权于危难,拯万民于水火也是难于上青天。战火被和平扑灭之后,稳固政权,发展经济成为首要任务,单纯的才干未必可以当此大任,于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要让位于“外举不避仇,内举应避亲”。尤其好多人经过专门训练之后,才情几乎没有不同,任用谁就成了不可漠视的问题。社会任务转换了,用人观念也应随转换,所谓“不避亲”是动荡岁月的观念,现在如果仍然使用,无疑是陷入战争文化之中而不能自拔。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