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瘗鹤铭》千古难名之谜(图)

时间:2010-6-13 12:11:58  来源:香港文汇报

 

    近日,镇江对沉落江底千年的疑似《瘗鹤铭》残石进行打捞。很遗憾,残石出水时突破爆裂,使得这一世人瞩目的打捞考古不得不终止。当然,揭开《瘗鹤铭》千古之谜的机会再次遗憾失去。

    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传承载体,或刻于龟甲兽骨,是为汉字之祖的甲骨文;或镌于钟鼎之器,称为钟鼎金文;或见之竹简木牍绢帛之上,有大小篆书;或不朽于碑碣石刻,为后人拓墨法术,隶、楷、行、草不一而足。有趣的是,就有刻在石壁上的文字,也会落于江水,而成千古之谜。镇江焦山的《瘗鹤铭》就属此例。

    《瘗鹤铭》内容并不为人所道,乃古人因为家鹤而亡所作吊文。铭文为文人记述,始于中唐时期,晚唐时被雷击崩落江中。如今看到的铭文九十余字,分别为北宋淳熙年间一石和康熙52年五石连缀而成。铭文似隶又楷,笔势中隐含汉字从隶到楷的发展历程。自宋代以来,历代书家对《瘗鹤铭》评价甚高,黄庭坚、米芾都曾临过铭文,黄庭坚称铭文“大字无过《瘗鹤铭》。”称其为“大字之祖”。宋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他独特风格的书体“六分半书”,也受到了《瘗鹤铭》的影响。清人蒋士铨有诗云:“未识顽仙郑板桥,其人非佛亦非妖。晚摹瘗鹤兼山谷,别辟临池路一条。”康有为赞曰:“大字之妙莫过于《瘗鹤铭》。因其魄力雄伟,如龙奔江海,虎震山岳”。

    其艺术价值,怎么评价都不为过,而且历代书家也都有定论。让后人疑惑万分的,乃是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千年以来,文人雅士对此颇有争论,越是众说纷纭,其文化之谜萦绕的艺术魅力愈发超越时空界限,给人无限遐思。

    《瘗鹤铭》的成书时代,有东晋说、南朝说和隋唐说;至于作者,说法更多。有人认为是东晋王羲之,一是因为其妻是镇江人,二是由于王羲之一生特别喜欢饲养仙鹤,设有“鹅池”,据说他喜欢从鹤的身姿中汲取灵感,并用于书法艺术。持此观点的有唐人孙处元,宋代黄庭坚、苏舜钦等,这些也都是书法文章大家。更多人认为铭文出自南朝梁人陶景弘,宋代李石在《续博物志》中就持这种观点,现代人也多认同这种观点。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陶景弘曾自号华阳,二是陶氏本人也是书法大家,精于隶、楷。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文人雅士惯常养鹤,而以魏晋南北朝时南人最盛,所以并不排除陶景弘也是一位养鹤雅士。此外,被传为作者的还包括了隋代的文人雅士和唐朝的王瓒、颜真卿、顾况、皮日休等。

    最有趣的是,扬州学者卞孝萱先生曾写过一篇《〈瘗鹤铭〉之谜》的文章,他从“鹤与文学”、“碑版署名”、“干支纪年”、“文章内容”、“书法风格”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