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韩非子是好人吗?_
韩非子的名句有哪些? 
韩非子生平资料 
韩非子是哪国人?_
韩非子》创造性的运用寓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法治思想历史作用
韩非子是什么时代的人 
韩非子的名句
韩非子是谁的学生? 
最新热门    
 
论韩非的用人思想(图)

时间:2010-7-21 11:11:42  来源:光明日报
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当然,不听“毁誉”并不是堵绝言路、不让臣子推荐人,而只不过是不以臣下所说的那一套为用人的唯一依据罢了。推荐人可以,但推荐了以后是否授予官职,还得以实际的才能和所取得的功劳而定,也就是在“臣相进”以后,还要“论之于任,试之于事,课之于功”。可见,韩非是不全信“伯乐”的,一定要骑着“伯乐”推荐的“千里马”遛遛才放心。这样,“伯乐”不敢讲假话,“劣马”也不敢滥竽充数了。韩非还认为,君主左右的近臣地位特殊,对官员的任命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很多想做官的人总想千方百计地去贿赂买通他们。如果君主听信左右近臣之言,就难免会使群臣无心于本职工作,而只顾搜刮民财去贿赂他们以求获得升迁。这实际上是一种“卖官”、“买官”的腐败现象。他认为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就会招来亡国之祸。所以,韩非虽然也赞同群臣向君主推荐人才,但他同时又指出,对君主左右的近臣要另眼看待,而君主们对左右近臣的推荐尤其要审慎处之,且不可偏听偏信。“以法择人,量功授官”虽是韩非用人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但赏功罚过在墨家看来也是无疑义的,如《墨子·尚贤上》就主张“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那么,两者有没有差别呢?若有,两者的差别又表现在哪里呢?笔者以为两者之间是有不同的,举贤应以能力为依据,这是墨子的主张,但墨子对这一命题的说法过于笼统,欠缺细化,对于如何检验、评判和考核所谓的贤能之士,并且使检验、考核和评判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墨子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主张;而恰恰在这一方面韩非言之甚详。韩非认为,选官用人,应以为国家建功立业为出发点,以法律为准绳,以功过论赏罚,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一套具体的考核办法,即所谓“循名责实”。“人主使人,必以度量准之,以刑名参之,以事遇于法则行,不遇于法则止。功当其言则赏,不当则诛。”(《韩非子·难二》)

    韩非用人思想的第三个特点是主张专职专任,定位管理。韩非认为,每个官员各有自己的岗位、各有自己的职责,因此他强调“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韩非子·难一》)。这从政治上来看,既可避免群臣发生抢权争功、互相倾轧之事,又能使他们做好本职工作而不互相推诿;从业务上来看,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管的事太多,容易造成不胜任的缺陷,现在既不兼官,又不兼事,可使官员集中精力去钻研一门业务,做好本职工作,那样工作绩效就会明显提高,整个官僚机构也就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韩非说:“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韩非子·用人》)由于官吏各居其位,各负其责,这样在管理上就会形成“莫争”、“莫讼”的和谐局面,达到“治之至”的理想境界。韩非的这种定位管理思想,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国用人之道。如果推行“一职多官”的运行机制,不仅容易造成机构臃肿,滋生官僚作风,而且在同一管理层次上,官越多,办事效率也就越低,官场扯皮的事也就越多。有名有利的事,大家争着干;无利可图、既难办又有风险的事,就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沾边。因此,韩非提倡“一职一官”,反对“一人兼官”、“一官兼事”的用人思想,在今天仍有它的现实意义。

    韩非用人思想的第四个特点是他主张“袭节而进”,逐级提升。韩非主张从经过基层锻炼的人中选拔贤能之士,这与孔、孟等儒家的用人思想也是各异其趣的。《韩非子·八经》说:“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韩非子·显学》又说:“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的这一用人思想实际上是对当时贵族世袭制的一种挑战,同时又反映出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的时代特点。注重从基层选拔官吏,提醒统治者在擢升官员时讲究袭节而进、逐级晋升,这就给非贵族出身的社会中下层的智能之士敞开了一展身手的舞台。(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