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明君刘秀一生爱情忠贞 
*妇还是明君?大周皇帝
明君尚须贤臣配 杂谈汉
最新热门    
 
明君劳于求贤逸于治事(图)

时间:2010-7-22 18:03:20  来源:广州日报
制也。”

    人君南面术与道家有密切关系。《汉书·艺文志》指出:“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明君“任人而不任智”

    人君南面术的核心内容是“清静”和“无为”,所谓“清静”就是清心寡欲,谦虚礼让,遇事以卑弱自处。所谓“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干,而是“任人而不任智”,遇事不是先把自己的办法拿出来,而是向臣下要办法,通过发掘臣下的才智以为己用,以收“无为而无不为”之效。

    《吕氏春秋》认为,“有道之主以不知为道,以奈何为宝”,意思是一个懂得领导艺术的君主要经常把“不知道”和“怎么办”挂在嘴上,装出一副糊涂的样子。这样才符合老子所说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宗旨。

    既然人君南面术强调君王要少说话,少做事,那么君王有什么事可做呢?古代智者认为,君王可以什么事都不做,但有一件事非做不可,那就是求贤。《荀子·大略篇》说:“主道知人,臣道知事”;墨子说:“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吕氏春秋》也说:“贤主劳于求人,逸于治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都明白“劳于求人,逸于治事”的道理,无不把“求贤”作为第一要务。如禹从民间访求到舜,经过多番考察后把天下交给舜;舜起用高阳氏才子八人和高辛氏才子八人,天下大治;汉高祖刘邦一生最大的本事就是知人和用人,他重用萧何和张良,“拔韩信于行伍,纳陈平于亡命”,无论打天下还是守天下,都得力于大批有才能的臣下的帮助和启发;汉文帝多次下诏诸侯公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汉武帝初即位就“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三国时期,曹操曾三次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历史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他深知为君“清静无为”和“求贤”的重要性,他曾经对侍臣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木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又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联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贞观年间,有一天唐太宗发现时任宰相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事务繁多,没有时间访求人才,便批评他们说:“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比闻听受辞讼,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乎!”于是下诏书:今后凡是琐碎事务一律交给左右丞处理,只有重大事情才可找房玄龄和杜如晦处理。

    杨坚处理琐事废寝忘食

    当然并非所有帝王都知道人君南面术的关键是“劳于求贤,逸于治事”,如隋朝的开创者隋文帝杨坚就不懂治道。史籍记载,隋文帝勤于政事,“每旦临朝,日昃不倦”,常常废寝忘食。礼部尚书杨尚希对隋文帝说:“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治书侍御史柳彧也上疏谏隋文帝切勿“亲裁细务”,但隋文帝始终改不了喜欢处理小事的习惯。

    南北朝时齐明帝萧鸾常常“躬亲细务”,南康王侍郎钟嵘上书道:“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唯恭己南面而已。”齐明帝看了不但不接受意见,还责怪钟嵘多管闲事。

    隋文帝和齐明帝身居帝王之尊,但处事“抓小放大”,其政绩当然不会好,隋朝两世而亡,齐明帝死后没几年齐朝也就灭亡了。

    启示

    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


    《管子》说:“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合为一体。”意思是说做领导要明白“劳于求贤,逸于任使”的道理,做部下要各守其职,上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