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与衢州的那些事(图)

时间:2010-7-27 11:2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精》卷七提出:“李五十有二,老矣。清献公之妇,郡守之妻,必无更嫁之理。”“更嫁之说,不知起于何人,太诬贤媛也。”徐氏以后不断有人为李清照改嫁辩诬,如黄溥《闲中今古录》、瞿佑《香台集》、朱彝尊《明诗综》、王士祯《分甘余话》、卢见曾《重刊金石录序》等都提出类似主张,理由也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年老,二是宦官名门。

  徐火勃所言“清献公之妇,郡守之妻”,难不成李清照是衢州人赵抃的儿媳妇?简直有些匪夷所思!我们的第一感觉: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然而检阅古籍,还真有不少文献说李清照是赵抃儿媳妇的,而且其始作俑者,竟然是鼎鼎有名的唐伯虎。据明代刘士鏻编的《古今文致》卷三引,唐寅(1470—1523)在“《金石录后序》评语”中有言:“李易安……宋李格非之女,适东武赵抃之子明城为妻。”

  无独有偶,明代还有类似记载,如瞿佑《香台集》说“赵明诚,清献公之子”;郎瑛《七修类稿》也说“赵明诚,字德甫,清献公中子也”。瞿佑还曾赋诗评说“赵家李事”:清献名家厄运乖,羞将晚景对非才。西风簾卷黄花瘦,谁与赓歌共一杯。

  其实关于“赵李身世”,正史《宋史》都有明确记载:赵明城的父亲赵挺之(1040—1107),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字正夫,于崇宁年间拜相,谥号清宪。而衢州乡贤赵抃(1008—1084),字阅道,曾以参知政事行宰辅之职,谥号清献,苏轼尝作《赵清献公神道碑》传世。

  两相参阅可知,赵挺之与赵抃“履历”竟有“三同”:他们几乎是同时代的人,在北宋朝廷中同至相位,且谥号之音完全相同。无怪乎在他们离世四百年后,明代大才子唐寅会无意中“失手”,演出了“挺冠抃戴”之戏,顺带把中华词杰李清照也嫁入衢州赵门,可谓奇缘!

  好在史学界有识之士代有辈出,传讹之说自有匡正。如明代郦琥所辑《彤管遗编》,虽然完全引用了唐寅的“《金石录后序》评语”,但在“按语”中指出:赵抃当为赵挺之之误。清初学问大家王士祯(1634—1711),则把这个问题梳理得更为清晰了。他在《香祖笔记》中有如下论述:“《闲中今古录》论李易安晚节改适云:翁则清献,为时名臣。又引瞿佑《诗话》(实为《香台集》)‘清献名家厄运乖,羞将晚景对非才’云云。以挺之为抃,谬矣。盖以阅道谥清献,而挺之谥清宪,故致此舛误耳。”

  【核心提示】

  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杰,她的文学造诣,尤其是词作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历史的原因及一些人为的因素,出生于山东名门世家的李清照居然与衢州结下了一段段奇缘、羁缘与文缘。研理期间,感觉多有耐人寻味之处。

  【羁缘】

  李清照在南渡颠沛中流寓衢州

  李清照显然不是衢州人的儿媳妇,但李清照却真真切切地来过衢州,并且在这里羁留数月之长。

  靖康元年(1126)11月,金兵围攻汴京,次年4月,掳徽、钦二帝及后妃等北去。5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未久,宋室南渡。建炎三年(1129)秋,金兵又从山东挥军南下进攻建康,闰八月赵构离开建康逃往浙西。

  此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不幸急病而逝。在兵荒马乱中料理丧事,失夫之痛把李清照几乎被击垮,她说:“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金石录后序》)

  然“事势日迫”,为了保全他们夫妇潜心收集的那一大批文物典籍,过去一直养尊处优的李清照,开始以一个孤寡妇人的柔弱之躯,肩负起一个伟岸丈夫都难以担当的重大使命,被迫投入到南渡义民的洪流之中。

  对这场空前的战争离乱,衢籍作家阿章先生在《南渡的义民》中有过深刻的透视:“八百余年前,金主问鼎中原,铁蹄过处,庐舍为墟,徽钦二帝,归为臣虏。中原大地,血流成河,白骨蔽野,青山垂泪,黄水鸣咽……不愿做亡国奴的汉家儿女,扶老携幼,背井离乡,纷纷南逃避祸。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数千里的艰苦跋涉,忍受了无数饥饿和疾病的非人折磨。有多少人死于道旁,填于沟壑!他们凭着双脚,迈过奔腾咆哮的黄河,漂过天堑难渡的长江,渡过银浪排山的钱塘江。终于,有一批幸存者在新的故乡衢州安家落户了。”

  李清照也夹杂在这股颠沛流离的义民当中,但李清照不仅仅只是为了逃命,她必须顾重的还有那批珍贵的典籍文物,它们不仅仅见证过赵李水乳交融的甜美爱情,它们更承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重读《金石录后序》中关于此段经历的描述,似乎并没有浓重的硝烟和悲怆的壮烈,可见女词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和博大胸怀。“朝廷已分遣六宫,又传江当禁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